《安德的游戏》:一个整体的人就是一场内战

春节期间,读完了一本经典科幻小说《安德的游戏》,故事情节不像前几年春节期间看的《三体》和《银河基地》那样宏大,但简单的故事也能读出很多东西。

作者以主人公安德的成长经历为主线,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体系。人类在第一次虫族进攻过程中惊险死里逃生,之后一直在积蓄力量并追求先发制人,以避免虫族第二次进攻遭遇灭顶之灾。在联合舰队向虫族星球前进的过程中,联合舰队一直在培养和发掘指挥官。

安德是家里的老三,在最多只能生育两个孩子的“计划生育”制度下,安德的出生是因为哥哥彼得和姐姐华伦蒂在指挥官筛选过程中落选,政府希望一个在彼得的暴力和华伦蒂的善良之间获得更好平衡的人选,于是寄托着着这一预期,安德出生并参加了指挥官筛选。

安德不负众望,在战斗学校之中快速成长,同时培养了一群优秀的下属,最终在“游戏”之中,成功之后人类舰队消灭了虫族。


 

这本书有很多有趣的内容,比如控制与影响,孤独与创造力,优势与劣势的转换,而我认为最重要的结论是,安德的成长过程,再次印证了《理想国》中的那句话”一个整体的人就是一场内战”,成长的过程就是一种不断的自我冲突,寻找平衡,走出舒适区的过程。

平衡

一个整体的人就是一场内战,因为人本身就是多种矛盾思想和行动的混合体。美丑善恶之间的平衡比较容易,毕竟是接近于二分法的两个极端,难的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今天最优的选择可能是明天最差的选择,今天所拒绝做的事情可能是明天唯一的解药,诸如此类。

促进平衡移动的作用力来源,一是内心的自我抗争和选择,二是外界的人和事。


 

平衡:主观上的自我平衡

  • 安德的自我平衡

安德成长过程,就是典型的自我平衡过程,其主要挑战是不断在暴力和善良之间的平衡和选择,这也是故事的主线。

安德结合了彼得的暴力和华伦蒂的善良,这本身就意味着内心的冲突,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安德不断的拒绝暴力却又多次付诸暴力,为此也反复陷入苦恼。

  1. 六岁的时候,被取掉监视器,安德和几乎所有人都以为安德落选了,进而引来了同学的欺负,安德只能依靠自己去摆平欺负自己的孩子们,在学校付诸暴力,揍了史蒂生。
  2. 在去战术学校的飞机上,伤害了一个欺负他的孩子,使后者胳膊骨折。
  3. 在战术学校,使用暴力对付想要致自己于死敌的邦佐。
  4. 在“巨人的游戏”中,多次都只能以杀人的方式通关,通过之后,安德反复告诫自己这只是一个游戏,同时也却苦恼于自己正在变成一个杀人狂。

每次使用暴力,安德都恨自己,“我和彼得没有区别,这就是我的真面目”,也找理由为自己辩护,“我不是个凶狠的人,我不是彼得,我不会变得凶狠残暴,我是在自卫。”

安德恐惧于自己的暴力行为,担心自己变成一个杀人魔王,比彼得更加凶狠。

在第九章,安德因为自己的暴力而有些绝望,最终在华伦蒂的帮助下重回正轨,因为华伦蒂告诉安德,“你和彼得不一样,或许你觉得自己正变得越来越像他,但我绝不会这么想。” 华伦蒂对安德的肯定,避免了安德对暴力的恐惧。

在不断的付诸暴力的过程中,安德加深了对善良和暴力的理解,明白了什么时候应该付诸暴力,什么时候应该避免暴力,也就是一种更好的自我控制力,知道为什么而战,就知道该什么时候果断的使用暴力,在暴力的使用上向彼得靠近,”彼得是对的,只有带来痛苦的权力才是真正的权力,如果你不去杀死别人,你就指挥永远屈服于哪些能做到的人,而且没有人会来救你”。“我不为荣誉而战,我只为胜利而战”。

在最后准备让安德指挥联合舰队之前,虽然时间紧张,格拉夫上校让安德在地球上待上三个月,让安德爱上地球,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战斗,为什么而使用暴力。

  • 彼得的自我平衡

如果从自我平衡的角度看,彼得是一个比安德厉害的角色,因为他依靠自身的力量,走出了暴力。
在一开始,彼得因为过于暴力的倾向和缺乏善良的平衡而落选。

在第九章,彼得获得了对自己的控制力,获得了更好的自我平衡。因为他开始能够控制或掩饰自己的暴力,更能控制住自己,压制着自己的欲望,隐藏自己的情绪,他的一切行动总是处于对自己利益的深思熟虑。

彼得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道如何去控制自己,比如让自己以华伦蒂的角度写文章,从而变得更能体察别人。向华伦蒂坦诚“最害怕自己变成杀人魔鬼,控制不住自己”,希望华伦蒂帮助他,阻止他变成一个坏人。

  • 几个自我平衡的反例

自我平衡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彼得代表了一种积极的自我平衡,而书中的几个人人物,则是消极的自我平衡,甘愿让自己被某一极端的想法或行动束缚住。

在第八章中,米克是一个典型的“消极主义者”,认为自己看透了战术学校中的体系,认为虫族的威胁是假的,肯定虫族不会再入侵了,“根本没有战争,他们是在欺骗我们”,“只要人类还害怕虫族,国际联合舰队就能继续掌权”,也就是格拉夫上校所担心的那样,“认同这个体制”,从而失去了创造力,安于现状。虽然米克的部分推测是正确的,但是从自我平衡的角度来讲,他已经迷失了自己。


平衡——外界施加的平衡力

我们很难靠纯粹的自我平衡来走到巅峰,安德多次依赖于外界的帮助跨过成长中的障碍,虽然这种借助大多是被动的。

明知打击和孤立是一种伤害,这种伤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自我平衡,从而有助于整体的成长。

在纯粹的自我斗争中,有利于整体的行动未必能够坚持到底,比如在安德的世界中,善良战胜暴力占据上风,所以需要依靠外界作用来改变平衡点,从而让安德走向“可控制的暴力”。

人的内心之间的战斗难以一锤定音,这也是外界影响的重要优势,在最后的战役中,安德被告知这只是最后的一次模拟训练,而真相是指挥真正的联合舰队去与虫族母星决战。只有这样,才能兼顾两者,获得”富有同情心”和“冷酷无情不写一切代价取得胜利”,单纯依赖内心的自我控制,安德难得获得最终的胜利。

如果我们能充分意识到这种外界影响的必要性,那么这就有助于我们更积极主动的看待世界对我们施加的影响,而避免消极心态,学会借势成长。

  • 格拉夫上校给安德施加的影响

格拉夫上校需要让安德使用”可控的暴力“,所以创造相应的环境,但是又不能给予帮助,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否则就永远达不到巅峰。

战术学校中,指挥官对安德的指导原则是:

“必须把握好平衡,要让他保持一定程度的孤立,使他的创造力不至于消失,否则他就彻底认同这个体制,我们就会失去他的天赋”

“打击安德,是一种艺术。当这些小天才经受了我的打击后,他们重新站起来时会变得更强大。”

“不能打破他的孤立状态,一定不能使他产生有人帮助他摆脱困境的想法。一旦产生依赖别人的念头,他就完了。”(调节暴力和善良的平衡点)

“我对他做的事是为了激发他的潜质。”

  • 安德给别人施加的影响

第十章,安德使用相同的方法(孤立,激发斗志,做得更出色,从而赢得尊重和友谊),去帮助豆子,”豆子,我在伤害你,但这会让你成为一名出色的战士。“

 

2016.3.3 SY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