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后不管”:惯性思维和惯性行动
关键词:惯性行动和惯性思考,惰于改变,目光长远,系统论
今年六七月份,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吃午饭,上菜之前,我们先要来了一大瓶饮料,然后我看到彼此面前的空杯子,想“我应该打开饮料瓶,给彼此倒上饮料”,但是我却像被冻住了似的,硬是没有做应该去做的事情,结果自然是朋友到了饮料。我当时脑海中付出的画面,是《冬吴相对论》中梁冬重复的那一段台词“他的刀是冷的,他的剑是冷的,他的心也是冷的……这个人冻住了”。
我小时候经常做一种噩梦,在一个类似于急流螺旋涌入洞中的场景中,我跳进去,其他改变运动方向,却发现自己无能为力同时越陷越深,直到被吞噬。
有时人的思维和行动,就像这急流,难以被改变。
今年八月份的某一天,白天下了一场雨,晚上离开办公室时忘了带伞,本来完全打开办公室的门带上雨伞以防万一,但是我转念一想(即时判断)“明天应该不会那么巧还下雨吧,而且即时下雨应该也不会很大”,就直接回宿舍了。其实我也知道,我的判断没有什么证据,我没有看天气预报去确定明天的概率,而如果多想一点也应该猜到明天下雨的概率会在50%以上,但我没有认真思考和判断,只是感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和“能不懂动脑就不动脑”,所以索性就惯性思考和惯性行动下去,任凭自己的思考和行动人性了一吧。
结果是,第二天早晨,去办公室的路上,被淋了一身。
懒惰,在思维和行动上的表现之一,就是保持“惯性”,顺应自己的本能想法去找支持性理由而不考虑全面,顺应自己的行动而不愿多想更远的未来会不会因此被绊倒,思维和行动就像导弹,发射后不管。
《失败的逻辑》一书用“弹道行为”来代指这一类行动,“发射后就不管”,一切顺其自然,“不考虑结果的行为”;这么做的一个“好处”,是避免面对自己行动的负面结果,解除了我们所有的责任,维持我们对自身能力的幻想和信任(行动永远都是对的)。
思维和行动在这方面是一直的,都存在“发射后不管”的倾向,这也是很多图书所强调的思维和行动偏误。
惯性思维和惯性行动,就像习惯,是把双刃剑,正确的思维和行动使人进步,错误的思维和行动使人退步。
首先,是增强意识,意识到我们是惯性的奴隶,倾向于“快思考”和“自动化响应”;其次是意识到具体的惯性思维和行动是什么,努力看清自己,察觉自己的思维和行动,而努力换位思考就是良策之一,“愿上帝给予我们天赋,让我们能用别人的角度看自己”;再次,一个值得提醒的是避免即时判断和仓促行动,延迟判断是聪明人的一个特征,也是解决问题方法论的基本忠告,因为首先映入眼帘的问题大都只是表面现象而不是问题的本质。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从“发射后不管”变成“制导导弹”,即增加反馈信号,提供更加清晰可见的信息流,有助于增强控制和获得提醒,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到稳定。
参考图书和推荐阅读:
- 《成为技术领导者》
- 《失败的逻辑》
- 《影响力》
- 《思考,快与慢》
- 《清醒思考的艺术》
- 《明智行动的艺术》
2016.10.06
不错不错,😄 表扬一下 WP果然是躲避垃圾访问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