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青几事

我前几日曾经在twitter上写到“我愤青过,幸好愤青过,幸好只是曾经。”,但是现在看来,愤青是一种思维习惯,很难彻底摆脱,还需多多留意。

思维训练和思维控制,是理性主义的终极方法。

 

  • 筷子礼物

记得10年本科毕业的时候,天津大学给每一位本科毕业生发了一个礼物,打开发现是一双筷子,我就在三秒之内开口说,“送双筷子有啥用啊,筷子能表达啥,没用的礼物啊。” 巴拉巴拉得责怪一通。对门宿舍同学正好在附近,就给我念了一下礼品盒内写的一段话,清晰解释了送筷子的深层次含义,记得有两条还是三条理由,我已经不记得理由是什么,但是记得我当时万分窘迫。

  • 通货紧缩为什么不多印钞票?

由此我就想到了更早时的一件事情,有一次和室友路过天南大楼,我当时正好在看经济学上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部分,就大言不惭的分析日本的经济,说日本经济陷入多年的通货紧缩之中,而中国美国等国家都是通货膨胀,然后我说到了通货膨胀和印钞票之间的关系云云,然后其中一个室友就问我“那日本为什么不通过印钞票来解决通货紧缩的问题啊?”我当时彻底被问住了,我真的不懂啊。我说我回去查查看,后来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解释,等到四五年之后,我在一篇经济长文中,看到了准确的分析,我就给当初把我问倒的室友发过去答案,当然他已经不记得当初问我的问题了。这些被问倒的经历,倒是也刺激我别得瑟,多思考。

 

  • 个人技能与比较优势

等我念研究生期间,我刚刚进组,很早就被大家发现我能折腾电脑(很可能我太得瑟),然后正好有一台电脑无法开机,王老师就让我看看是什么原因,需要重装系统还是更换硬盘等零件。我当时心想“哈,王老师你居然不会换硬盘和装系统”。等我很多年之后,我看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除了可以解释贸易有助于交易双方的财富共同增长,还可以用来解释人与人之间的技能交换,例如,即使游泳健将不仅游泳速度快,割草效率也快于割草工人,但是从比较优势来讲,游泳健将依然应该将割草工作交给“比他不专业的割草工人”。我当时就立刻想到了当年我对王老师的评价。shit,果真是懂得越少越自负。

  • 十点读书会的软件

讲一个近在眼前的例子,大约一个月前,我加入了天津的十点读书微信群,同时也关注了十点读书的微信公众号。由于当初我正好读完英文本的《Big Data》,当时就想,“十点读书是否应该充分收集全国各地书友的每日打卡信息,每月读书总结等资料,然后使用大数据方法进行深加工,从中挖掘高价值的信息?”,于是我就将我的想法与疑问告诉十点读书的Bobo,顺便聊了一下其他东西,Bobo说到他们正委托第三方软件公司制作十点读书的软件,我当时大言不惭的说“你们从附近的大学中找点实习生,他们做兼职,就能搞定这些事情,根本用不到花大价钱去制作软件”。最近十点读书上线了Bobo说的软件,可以让全国各地的读书会打卡和上传读书笔记等,功能很全面,我打卡软件的第一反应是“无言以对于我曾经的大言不惭”。

 

2015.12.08 Tianjin

———-

2016.01.03 最近想到另外一句话“人不轻狂枉少年”,其实和上面的“幸好愤青过”异曲同工。

昨天和初中同学聚餐聊天,对方回忆其我已经忘记的初中经历,比如我莫名其妙的摔杯子,对初中的我的概括是“狂躁”,我听了颇多感慨,想到了这篇博文,在此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