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情说爱

2016.04.14

一个让现在的我感到哽咽的话题,却又像想找个人聊天,故有此文。

我大学谈恋爱的时候,毫无经验,一路被虐过来,加上自己的性格和家庭熏陶,记忆深刻。

经历风波,折腾好久终于彻底分手,在那一段通过阅读和跑步寻找力量的时间里,读了几本和爱情相关的书,一是阿兰德波顿的《爱上浪漫》,二是《少有人走的路》,如果再写一本就是《男人的伎俩,女人的道行》。

当时读《爱上浪漫》这本书,我认为德波顿是在批判“爱上浪漫”这个行动,这不是真正的爱情,因为真正的爱情是针对特定的人、那个唯一的ta,而不是让自己陷入爱情状态的很多个异性中的随便一个。当时认为《少有人走的路》所讲的爱才是真的爱。当时没有意识到,以上的两个判断其实是互相矛盾的。

 

现实状况如《爱上浪漫》书中所描述的那样,大家都爱上了爱情这个过程。这也是为什么,治疗失恋的最好办法是开始一场新的恋爱;而失恋的人也是最脆弱和最容易被追到手的。值得欣慰的是,这种爱情现象也暗含了一个结论——适合我们的ta有很多,最合适的只是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出现了,于是走向了婚姻。恋爱就像《小王子》中的驯服——“驯服就是建立纽带”(To tame is to establish ties),在互相需要的时候两个人在一起。而这种关系被打断之后,我们发现突然没有了牵挂,孤独感笼罩,才发现,其实我们已经无法失去彼此。

狐狸对小王子说:驯服就是建立纽带。对我来说,你只不过是一个小男孩,就像其它千千万万个小男孩一样。千千万万的小男孩我不需要你。而你,在你看来,也不需要我。对你而言,我不过是一只狐狸,和其他千千万万只狐狸一样。可如果你驯服了我,那么,我们就会彼此需要。在我眼里,全世界只有你是独一无二的。而在你眼里,全世界也只有我是独一无二的…

小王子:有一朵花…,我想她已经驯服了我。

《少有人走的路》的爱的定义也符合理性的判断,更重要的是追求共同进步和心智成熟,万人之中自然不会是只有一位。

 

众多适合的人,依然有巨大的差别。

我一直信奉“只要双方用心经营,和谁在一起都能过得幸福”,此话其实不可证伪,因为不同人有不同的用心程度,有些人内心细腻,更容易同情共理,用心起来毫不费劲;可有些人却粗枝大叶,大大咧咧,失去了痛苦两三天就过去了。所以我慢慢的收回我的信念,每个人有很多合适的人,却有那么一两个可以获得最轻松的幸福和快乐。

我们总是希望现在的就是最后的那位,除了那些让人羡慕的幸运儿,我们总是因为各种原因(性格、家庭环境、自我认识、沟通方式,等等),劳燕分飞。事后才幡然醒悟,有所进步。比如大多数人的分手是因为沟通不畅,虽然大多数看到这类分析文章的人都信誓旦旦的认为自己肯定没有这些问题。

好像突然有了软肋,也突然有了铠甲。可是我们却依然想要拥有爱情,因为ta能体现我们的存在价值,让我们我们生活中有所牵挂,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奋斗,因此有了更多生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