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主义需要接受必要的个人牺牲

之前和在美国的同学聊天,谈及中国的现状和未来,两个人各执己见,观点的核心是我强调国家下个体的幸福和命运,他强调国家整体的发展前景和荣誉。
两个人的观点不同,和两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有很大的关系,我来自于农村,他成长于城市。我对农村生活的坎坷经历记忆犹新,而他更早的接触更大的世界,尤其是在美国更能够感受到背后的祖国的强大与否带来的价值。
所以我就释然了,没有谁对谁错的结论,只不过我们的倾向不同而已。

据说是斯大林说的,“杀死一个人是悲剧,杀死一万个人是统计数字”。这句话真实的展示了不同人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视角。对于一名统治者或将军而已,管理千万民众,或者统帅千军万马,仁慈可能是最大的致命伤,他们应该完全接受一命换百命,或者“杀一儆百“的重要性。所以才有了马基雅维利的观点,“好的政治家并不是和善的、友好的和忠诚的,而是——不管他们偶尔表现得有多阴暗和狡猾——应该知道如何去保护、发展这个国家,给国家带来荣誉。”() 华盛顿为了整肃军队,也会将违反军纪的士兵直接当众施刑。
推及当前的国情,就有了对某些少数人的利益的损害来换取整体的国家目标。比如以国家安全为名建设起来的国家防火墙,虽然限制了部分时刻需要紧跟时代信息的人群例如科研工作者的工作,但是考虑到互联网世界的信息冲击力和民众较低的判断力,倒是也不是那么让人感到讨厌。而部分以自由为名煽动民众情绪的人被限制人身自由,也就有了更合理的一面。
所以,对于需要把握大局的人而已,个人的牺牲是达到组织目标的必要代价,尤其是考虑到组织效率问题时,这种牺牲就变得更加必要。强调集体主义,接受必要的个人牺牲,以推土机式的方式碾压少数人的命运的前进,这或许就是”中国特色“或者“中国化”的核心之一吧。当然所有的行动都应该存在制衡的力量,这这是非本文强调的重点。

从统治者的行为推及商业活动,企业领导也要如统治者一样做出个人的妥协,就像市场转型阶段的企业大都有原罪,需要的是控制好原罪的危害程度,一方面避免沉迷忘记初心,另一方面“戴罪立功”日后做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旁听过一个四五十岁远亲的感慨,自己当年研发的产品质量过硬,只是感觉“贴牌”销售不够地道,所以没有做下去,相比现在看到那些用相同模式发展起来的企业,若有所失。

从统治者的行为推及个人的行为,也有相似的指导意义。我们不可能对一切友善,我们也不能手持“好人卡”,心怀高高在上的道德标准而作茧自缚,所以有些人会成为我们人生路上的牺牲品,不论这种牺牲只是简单的“夏虫不足语冰”,还是善意的谎言,牺牲是有必要的,同样需要的只是控制好程度而已。

2015-05-21 N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