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阅读总结

先感慨一下,看书的时间,一年比一年少啊。先简单汇总读了听了什么及其进度,然后按照月份时间轴简单展开评价几句,因为每月也会简单写两句,读完一本书也会简单写两句,所以这篇文章算是重新梳理一下之前的文字,作为年度总结。

今年读完的新书——4本:
– 《我是怎样制造飞机的:美国飞机设计师凯利·约翰逊自传》
– 《原因与结果的经济学》 ——相关与因果关系
– 《解释的工具》——经济学思维方法,非常好!
– 《六西格玛管理统计指南》六西格玛培训蓝皮书

今年重读、反刍的图书——5本:
–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
– 《麦肯锡方法》——方法论铸就神奇!
– 《who moved my cheese?》——积极主动
– 《成为技术领导者》
– 《TRIZ——打开创新之门的金钥匙 I》——创新方法论。

今年的听完的图书:
– 路遥的《人生》
– 曹德旺的《心若菩提》
– 特雷弗·诺亚的《天生有罪》

今年开始读但是没有读完,或者重读没有读完的几本书:
– 《明斯基时刻》(放弃了),
– 《写作是一门手艺》,和思维沾边
– 《innovation on demand》,英文新书,TRIZ主题,读了一半了。
– 《Beyond feelings》,重读本书,读了大约1/4,顺便整理读书笔记。
– 《价值》,
– 《赢——韦尔奇一生的管理智慧》

今年读完的四本新书,前三本都是在第一季度读完了。
第一本是《我是怎样制造飞机的》,一本传记,可以从中了解一个人的成长和工作经历,运气的成分,努力的成本,这本书没有整理笔记,明年抽空快速过一遍。
第二本是日本学者的《原因与结果的经济学》,去年8月推荐过warfakcon公众号上的一篇读书笔记——模型思维介绍:因果推理模型,既然是“思维模型”,那我肯定读一读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统计应用是“因果推理”,尤其是避免将“相关关系”视为“因果关系”。本书给出了基本的判断方法(三种常见错误:纯属巧合/时间先后发生,第三因素,逆向因果),科学的因果分析方法(随机对照试验)。

三月底读完了台湾经济学家熊秉元的《解释的工具——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后悔买了这本书好几年现在才读完,之前看的一些经济图书大都跑偏了,像我这样的非经济专业学生,最重要的是建立“经济学思维方式”。清晰的经济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世界的运行方式,这也是阅读的三大目标之一。在我有限的已读经济图书中,唯一能与这本书相提并论的,应该是亨利·黑兹利特 的《一课经济学》,阐述自由市场理论(看不见的手〉,用“破窗理论”清晰的表达了基本的经济思维——“经济政策既要关注部分人和短期影响,又要关注整体和长期影响”。

五月,开始集中精力阅读蓝皮书《六西格玛管理应用指南》。
十月,开始读《Triz-打开创新之门的金钥匙》

其他时间,反刍之前读完的几本书,
因为孩子出生,五月之后几个月的阅读量都明显降低。八月,重读《麦肯锡方法》,开始读《写作是一门手艺》。
九月,开始读《Innovation on demand》和《beyond feelings》
十月开始读《价值》
十二月,收尾,读《赢》。
中间零碎时间,主要是反刍之前的几本书。

简单强调两本书:
《麦肯锡方法》介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其中有诸多的思考原则,都能应用于工作之中,

《写作说一门艺术》,作者是南开校友兼老乡,中山大学教授刘军强老师(套个近乎),强调写作背后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性,摆脱义务教育阶段的写作模式和思维模式,建立基于理性、逻辑、分析的写作方式和思考方式。

明年的计划,把20年没有读完的收尾,整理读书笔记,然后把精力放在“精益六西格玛黑带”学习和实战上,不对阅读数量有邀请,主要阅读主题不要太零散了。

2020-12-26 根据之前的总结简单梳理今年的年度阅读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