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其自身的逻辑,那些不经意间播下的种子,那些没有企图的浇灌,说不准在什么时候就会有一阵风拂过就出土了。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
2022年时人生的关键转折年,换了工作,换了城市,所以2022年的关键词时“再出发”,如此倒推20年和21年,就是试错、学习和探索的两年。
工作、换工作
2021年8月1日到2022年3月18日,是我在唯科(天津)工作的时间,从一开始入职外企的兴奋,到掌握膨润土的基础知识、应用测试和产品开发,一点点从完全的门外汉变成膨润土的研发科学家,我的title是R&D Scientist,我自觉还做得可以,能从机理上使用膨润土,研究配方,解决应用问题。用现在工作常用的术语就是,掌握了膨润土相关的know-how。
但工作需要具有挑战性、成就感和认可,这样工作才有意义,也是个人的高级需求之一。不然就像我,21年春节之后骑驴找马,一边好好工作,一边学习可能新工作要用的知识,一边寻找天津甚至北京的工作机会,寻找是否有值得自己挑战的新岗位。
找工作的过程,纠结自己是否应该回到高分子化学领域,还是继续深挖无机非金属领域。因为“沉没成本”,一度下定决心继续钻研无机非金属领域,但准备充分,市场上相关的合适机会却不多,或者别人还是在乎我的专业背景,所以还是回到高分子行业。
21年和22年,北京有三个工作机会,都是差一点得到offer,一个是酶的应用研发,最后一轮面试,对方觉得专业匹配性有点差距;第二个是工程防水相关的产品开发,差一点入职,后来发现面试我的研发经理也离职了,庆幸没有入坑,这期间也有幸得到好人指点; 第三个是中科院孵化的电子灌封料的研发岗位,因为疫情导致京津往返困难,老板没有给offer,也算因祸得福,不然就没有22年南下苏州了。
23年天津有两个工作机会,一个是无机非金属相关的研发管理岗位,一个是高分子胶粘剂产品开发岗位。本还犹豫要不要换工作,恰好这段时间,工作上也出现了一段“惊喜&惊吓”,不小心被领导阴了一把,所谓的nice manager都是有前提条件的,天真的自己被好好上了一课。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索性离职换工作,但计划赶不上变化,老婆3月收到苏州一家公司的offer,同样是纠结去留,正好工作压力大又被冤枉背黑锅,索性就决定离职去苏州。这也正好满足了我一直希望南下的想法,我虽然已经离职,但也决定不入职天津公司,安心在家找苏州的工作,于是又开启了一段有意义的找工作的经历。
大约花了1.5-2个月的时间,在家投简历、线上面试,一开始纠结苏州和上海,后来锁定苏州,免得刚换环境就两地奔波,而且苏州机会也很多。首先收到昆山一家从事PCB相关化学品开发的民企offer,特别感恩,一度想不面试了开始自学PCB知识,甚至决定报名PMP先学习项目管理知识。但已经开始的面试还是继续下来,于是收到了现在就职的德企化学产品开发的offer,和一家美企的化学产品开发的口头offer。 没有选择时没有纠结,有了选择就纠结万分。为了在昆山民企和园区德企之间做出选择,咨询了一些猎头、朋友,最后选择了德企,并给昆山民企的老板做了郑重的到期,希望后会有期;然后拒掉了需要线下面试的几个机会,决定加入传说中的人性化、福利好的德企,感受德企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方式,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库。
22年4月底,从“摘星”的天津开车回趟山东老家,然后五一期间开车一路南下到达苏州,高速人流稀少。22年5月9月,星期一,正式入职德莎,先在家办公一周,才进入办公室。
之后就是六个月实习期,学习胶带知识,UV知识,胶带和OCA相关的实验和设备操作,学习德企的项目管理流程,尽快熟练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流程,开始独立承担项目,努力做好project leader。
22年后八个月,一切过得都很充实,感受到和之前天津美企完全不一样的企业文化、团队氛围和工作流程,庆幸自己换了工作,换了好工作。
一切犹如梦幻,感谢命运的垂青,在这波折的2022年,做出了多个正确的选择。
家庭
老婆工作一切顺利,与上一份工作相比,工作轻松,同事关系简单,自己也说是非常好的选择。
儿子今年两岁,在姥姥的抚养下长大,跟着我们来到苏州,度过了第一个夏天;工作之余,周六日,陪他逛公园,逛商场,踩电梯,儿子陪伴着大人度过他的天真童年,也是大人的幸福。
在苏州,一点点熟悉这边的环境和节奏,22年夏天,没有书本上说的梅雨季节,只有炎热,记得早晨五点起床先陪儿子下楼玩一两个小时,白天就只能躲在家里吹着空调;好在南方白天更长,下午五六点下班再带他逛小区门口的白塘公园,一直玩到晚上八九点,玩累坏(充分放电),回家马上就犯困睡觉了。
因为疫情管控,秋天没有出去逛太多景点,等到冬天,贝塔回北方享受北方的暖气了,只等2023年,我们再一起逛苏州和南方的大小景点。
阅读/写作
时刻提醒自己”阅读要有日日不断之功”,但22年的阅读量还是大减,这中间当然有换工作的干扰,还要花时间学习PMP,以及工作实习期的更多时间投入
阅读方面,2022年一共读了八本书,包含一本心理学入门,一本人物传记/人生笔记,一本职场小说,两本统计图书,三本职场技能图书(麦肯锡方法论,商务英语)。22年底已经整理了一篇阅读总结,见2022年阅读总结
写作方面,整理了几篇“好的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的自我总结,几篇换工作和入职总结的文章,剩下的就都是读书笔记了。
英语
没有更好的方法,重要的就是多说多听,特别是充分利用工作上的英语电话会议机会。我同事提醒到,不要依赖字幕工具,不然更难训练听力,确实如此。
22年我在听网上的一个系列资源”4周掌握英语听力和口语技巧“,四周每天一段3分钟左右的音频,但实际上我需要听两三个小时才能彻底听写清楚、复述和跟读情况,这是最近一直在训练的一个资料。
效率\流程和方法论
要想走出效率软件的迷思,还是要靠工作啊,现在工作电脑不能使用search everything,我还是习惯了,所以工具只是工具。
现在还投入太多时间折腾效率,就像年薪百万还要究竟买10元还是20元的奶茶,格局和薪资不匹配,这就是低效率了。
工作中天天要用的软件,比如teams和onenote,这些还可以深挖他们的价值。
另外就是重视的就是德企的研发方法论,也是23年的学习重点。
今年购买的硬件/软件/服务,是否值得
hardware:
- oneplus 10 pro, 顶配 5149元,老婆使用,大屏,分屏功能,挺好用
- ipad air 4 + apple pencil / 平替,用pencil或平替写东西,包括看电子书很不错。
- 飞利浦全自动智能门锁(自动上锁功能), 管理员密码屋外输入有点奇怪, 1199元,没有选择鸡肋的摄像头配置
- 小米挂烫机,有点鸡肋
- 德业除湿机,可以使用小米遥控, 完全没有达到预期, 因为苏州22年没有什么梅雨季节,夏天超热,不能用除湿机替代空调的除湿模式.
- 徕芬高速吹风机,599元,挺香
- 松下洗碗机,二手,900元,可惜不在天津了,老人不习惯用又占地方,处理掉,非常喜欢松下的这款洗碗机,自己的使用体验也很好.
- apple watch 泡温泉傻x进水了,淘宝换屏幕花了七八百元。
software:
- icloud 5G,
- 22年初购买腾讯云服务和域名, 年底域名续费,三年225元(转眼个人域名已经一年了),续费一年的云服务共360元。也就是平均每年在个人博客上的支出回事400元左右。
- listary 6, 购买pro版本, 可惜工作电脑不能安装,放弃
- flomo,worklfowy一直用免费版本,没有付费.
2023-1-30 晚上初稿和框架
2023-2-20 晚上 10pm-11:30pm,发布本文,以后想到什么再更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