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动物——爱、性格和成就的潜在根源》
2016.05.02 前十章读书笔记精简汇总
前言
我们如何变成现在独一无二的自己?
本书的核心,是阐述潜意识的价值。
这本书就像是大杂烩,通过一个故事主线,穿插介绍各个领域的重要知识,比如心理学,经济,成长,教育,个人管理,自控力,智商辩证,创业,人生规划,职业规划,潜意识,道德,政府决策,生活的意义等。
本书从人生轨迹的各个阶段,分析各个因素对人物的影响。
智商、社交技能和身体速度都平平的两个人,为何能够取得成功?
答案是经济学家所谓的“非认知性技能”,无法轻易被测量但让人成功的潜在特质。
- 良好的个性character
- 情商,本书所说的“街头聪明”,善于对人物、情景和观点做出解读。
大部分的成功学都强调成功的外在表象:智商、金钱、名望、出生等。本文探讨更深层次的答案,向内寻找,在内心领域起重要作用的东西:情感、直觉、偏见、个性、社会准则等在潜意识领域中的影响。(看不到的决策和行为如何塑造我们)
影响人们活动的最主要的因素不是意识层面的思维,而是潜意识层面的思维。
意识不是日常生活的核心。本书从潜意识的层面,指明一条更深层次的成功之道。(或者追求高质量生活的重要方法)
第1章 决定相爱
第2章 经营婚姻
第3章 亲子世界的交流
关键词:镜像神经元和模仿能力
人类彼此理解的机制是什么?
第一个机制:”假设检验“,科学家认为,我们首先做出别人行为表现的各种假设,然后通过观察验证这些假设。人们好像是理智的科学家。
第二个机制:就是“镜像神经元理论”——深度模仿机制。通过模仿他人,我们让自己站在他人的立场来换位思考,以理解他人的感受。我们是无意识方法论的执行者,依靠模仿周围人的反应来理解他人。我们之所以能够在社会环境中正常生活,是因为我们可以部分渗透到彼此的思维中,从而理解对方——有些人更擅长这个,有些人则差一些。我们会通过自己来了解他人,同时也会通过感受他人的内心活动来塑造自己。
实验:猕猴看到研究人员剥开并吃掉花生时,脑电波会出现一种刺激信号,跟它自己剥开并吃掉花生时一样,尽管猴子只是站在那儿旁观。这表面猕猴会自动模仿从别的生物身上观察到的心理活动。
第4章 探索与认识世界
两种意识和两种思维方式。
两种意识:“灯笼意识”(注意力无法集中,保持全方位的感知)与“探照灯意识”(成年人,集中注意力)「有点类似于《学会提问》中的海绵性思维和淘金式思维的区别」
两种思维方式:“叙事性思维”(天马行空,主题快速跳跃,更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与“例证性思维”(逻辑+分析,特定类型):
第5章 童年世界的快乐与痛苦
关键词: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孩子的人际关系方式,对应关系和因果关系,是否能够直面脆弱性和不确定性!自由需要秩序!
小孩子的自由,是被自己的冲动所囚禁。无组织的自由只是它自己的奴隶。 「discipline without freedom is tyranny, freedom without discipline is chaos. 自律即自由」「 自由需要秩序,就像时间管理或者笔记本需要一定的规矩,或者更快的双拼输入需要以死记硬背为前提。」
小孩的思想是典型的无法控制注意力的行动,这是优势也是劣势。意识的发散和集中。
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对孩子看待自己和这个世界的方式起了强有力的塑造作用。
孩子们既需要感受到别人的关心和爱,又需要走到外面的世界中并学会照顾好自己。那些家庭环境更和谐的孩子,更敢于冒险去接触外面的世界。
推广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面对未知和拥抱脆弱的力量。
安全型依恋关系和回避型依恋:前者就是一种典型的健康的互动关系和面对世界的前提,孩子更可能性格开朗,信任他人。
第6章 高中时代的社交与学习生活
关键词:社交的重要性,人以群分,学习的过程和规律,意识到潜意识,思维内化
高中是一部社会分类机器(有些类似于《潜意识》中的群体意识,个人的发展方向受到所融入圈子的影响。)
学生的大脑并非一个空箱子,让老师不断向里面填充知识。学生只是用自己的经验得来的模型,去重塑老师所讲的内容,得到属于自己的版本。就像《Fish is Fish》书中所讲的那样,青蛙给鱼讲陆地上的动物,鱼会将人视为站着走路的鱼,将女视为长着翅膀的鱼,将牛视为长着乳房的鱼。
所以教育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塑造学生们感知世界的方式,理解学科思维方式。
意识、纠正和完善自己的潜意识想法,把学生变成自学者。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人脑不同于电脑,电脑不会因为存储更多数据而变得更善于记住事情。人脑中的知识是有活力的。人们在某一个方面拥有了一定的知识之后,在这方面获取更多知识、回忆他们所学的内容时就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好。
从意识到潜意识,培养专业技能:人类的大脑从意识层面接受知识,并将其转化为潜意识层面的知识。(比如驾驶汽车)学习的过程就是了解陌生和不熟悉的事物,然后吸收到潜意识中,最后通过不断的重复加以整合。解放出来的意识再去学习新事物。将这一学习过程视为进步的原理:“我们不用考虑就能执行的操作数量越多,文明程度越高”。「在《影响力》的第一章,好像也提到了这句话。」
学习的规律:达到和重复。从一个领域的核心知识出发,向外探索学习,返回并整合已经了解的知识,再次探索并不断返回。「类似于刻意练习理论,不断的从舒适区进入学习区。 」
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范式和思维方式。学习新领域的知识,就是思维方式的内化过程,形成新的自动化思维模式,新的感知世界的方式,感知新情景的方式。。
写日记以跟踪记录潜意识层面的思考和知识。
第7章 埃丽卡的人生起点
社区环境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改变人对未来世界的感知和理解方式。
富裕家庭和社会底层家庭的不同家庭教育方式:前者是协同培养,深度参与孩子的成长,从而让孩子传承生活习惯、知识和认知技能;后者是自由放任。
改变环境:埃丽卡进入”学园”
第8章 学会自我控制,找到人生方向
关键词:意志力,性格与行动,人类决策的三步骤,感知——理性判断——用意志力执行,控制力。
性格随生活变化的程度,具体取决于经验会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她的思维。
人类的决策分为三个基本步骤:首先,我们会感知到某些情况;其次,我们用理性来判断这种或哪种行动是否复合我们的长远利益;最次,我们用意志力来执行我们的行动。
传统的成功学强调后两步的作用,认为决策过程中的第一步——感知——是一种相对简单的过程,人们需要采取的行动主要在于理性判断自己该做什么,用意志力支配自己去做这些事情。
19世纪的成功学强调用意志力控制内心冲动;而20世纪的成功学则强调“用理性来权衡利益”在决策中的作用——注重长期风险和长期受益,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
这两种方法都建立在一个基础假设之上:决策过程中的第一步——感知——是一种相对简单的过程,人们需要采取的行动主要在于理性判断自己该做什么,用意志力支配自己去做这些事情。
但是,前两种方法都属于意识层面上的决策过程,不足以抑制潜意识层面上的冲动(感知),就像肌肉训练“用进废退”,力量都不够强大,不足以从根本上获得改变的力量。
第一步才是决策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感知并不是简单的”客观“感受某种情况,而是一种需要思维和技巧的过程!感知也需要技巧!感知也有很多角度和方式!用正确的方式看待/感知某种情况时,就会引发潜意识中的一整套判断和反应网络,让自己倾向于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行事,这样会让理性和意志力更容易发挥作用,引导他们做出恰当的行动。(在《控制愤怒》中,作者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也是基于相同的观点,ABCD四步骤,容易被忽略的B步骤中,我们没有意识到的非理性信念和理性信念,导致了不健康的负面情绪和健康的负面情绪。)
学会用正确的、特定的方式看待自己、别人和世界,事关重要!
第9章 大学生活:找到通往成功的路径
关键词:天才和后天努力;执行力和组织力;文化圈子和思维方式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训练时间,训练方式(i+1)
第10章 智商不足以决定一切
关键词:拒绝智商崇拜,思维方式,智慧,心理特质,何为智慧
在《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一书中,作者列举了一些会影响人们现实成就的心理特质:“在下决心之前先收集信息的倾向,在得出结论之前先寻求不同观点的倾向,在回答问题之前先进行广泛思考的倾向,将个人观点用证据进行证明的倾向,在采取行动前考虑未来结果的倾向,在作决定前明确衡量情境优劣的倾向,以及寻求微妙之处和避免绝对主义的倾向。”
换言之,思维能力和心理特质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心理特质类似于道德品质,它由经验和努力铸造而成,铭刻在思维内部。
智慧并不包括对特定事实的了解或对某一领域知识的掌握。它包括了知道该如何对待知识:自信但不能过于自信,敢作敢为但又脚踏实地。它是坦然面对反证的勇气,是感受已知世界之外广阔空间的意愿。
第11章 创业成功的关键
第12章 哈罗德的人生规划
第13章 从工作伙伴到亲密爱人
第14章 职业生涯遭遇新的危机
第15章 理性动物还是社会动物?
第16章 一次扭转乾坤的会议
第17章 婚姻遭遇危机以后
第18章 凭道德感完成自我救赎
第19章 近距离体验激烈的总统大选
第20章 政府应该做些什么
第21章 退休后的生活可以更精彩
第22章 生命的终结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