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主动:最大的障碍是自己

今天读了几篇“人月神话的博客”文章,深受触动,博文为自己而写,并努力做到日更。结合我自己的体会,每天的想法如果不抓紧写下来,其实之后基本就不再在写了,这也是我在几个软件中积攒一堆思考碎片却一直没有整理出来的真实写照。
另外一个关键的自我提醒是,写博文要小入口,从小事出发探讨一个思考,而不是追求大而全的东西,这样反而束缚脚步,我最近在写一个概率思考总结,就因为总想写得完整而持续卡壳。

 

言归正传,今天有一个事情值得说说。
今天联系在之前单位工作时认识的一个代理商,想了解一点市场资料,就顺便看了他的朋友圈,介绍BYK的助剂,看到了一个气相二氧化硅增强剂,正好就是我在之前单位做的产品所用的一类原料,就顺手把资料推荐给我的前同事(我离职之后接手了我开发的产品),希望对他有用。结果由此对话:

 

他: 谢谢通知。
他:其实,这和我没多大的关系。***项目挣不挣钱,和我没关系。
我:好吧,那你现在在做别的项目了?
他:不做了。做出来,也卖不出。
我:那你现在上班做什么啊?
他:哈哈
他:永恒的主题:降成本。

有些搞不懂,询问别人,原来他最近要换工作了。
聊完天,我的第一直觉就是“积极主动啊”,然后就想起了李开复的那一句鸡汤——改变你能改变的,接受你不能改变的,用智慧分清这两者的区别。
可是很多时候,人却是被自己的思维限制住了,总是将问题归咎于别人/领导/公司,却忘了无论如何,自己也是有足够的主观能动性的。

身残志坚、身陷囹圄或集中营却保持希望,这一类的经典故事数不胜数,很多人可能只是将他们作为高考作文的素材了吧。不曾想这种事情发生在现实中,如何去面对,假如发生到自己身上,大多数人就废了,更何况真发生的其实根本不算是什么大的障碍。

那上面这个事情为例。
公司有降成本的压力,看看化工企业最近的环保压力和原材料涨价风波,就能完全理解。
当然前同事抱怨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项目的提成迟迟没有给他,因为销售没有拿到回款。 但如果将这作为自己消极怠工的理由,那就真的是目光短浅了。

我们本质上是为自己而工作,就算没有提成,就算核心降低成本,其实也有很大的主观能动空间,比如如何改配方,比如如何改生产工艺,如何提高自动化,和公司领导沟通明确主要成本来源,诸如此类。

我当时在公司的时候,很多货都是走申通和德邦快递,如此高的物流成本,也是一笔巨大的成本,肯定是可以想办法解决的。

<

p dir=”ltr”>时间是自己的,即使在企业工作,也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不计较一时得失,关键是学到了什么,培养了什么技能,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什么好处。 目光放长远,行动则立足当下,切莫好高骛远。

当然我自己身上也有不少类似的毛病,积极主动是一种意识层面的习惯,难说一朝改正就高枕无忧,还需时时提醒自己。

2018.8.15 1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