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前两章读书笔记,主要强调本书第三四章内容,前者是意识和潜意识,后者是大脑决策。
总结大脑的特征:
- 大脑在本质上是懒惰的。
- 大脑的运行空间有限,参考《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学习》
- 大脑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习惯培养和技能训练就在于此
- 潜意识控制我们的大部分的行为
- 决策过程就是大脑的不同控制区域的竞争,理性与情绪的斗争,短期诱惑与长期收益之间的斗争…
几个问题:
Q1: 潜意识和意识的平衡点在那儿,何时利用潜意识,何时利用意识?
Q2: 如何做出更理性的决策,比如理性网络和情绪网络谁起主导作用,比如如何使用尤利西斯契约方法?如何避免精力不足做出糟糕决策。
第三章 意识与潜意识
关键词:潜意识的作用,“熟能生巧”,两者的互相转化,意识控制&适得其反,意识的控制力,自我意志
这部分内容让我想起了前几年读的另一本经典著作《潜意识》,都是介绍潜意识,只是表述方式不同。
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就像书中的这张冰山照片,我们以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意识控制下的选择,实则不然,绝大部分的行动受到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潜意识”的支配。
潜意识和意识,类似于《思考,快与慢》中的快思考和慢思考。

另外一本心理学经典著作《影响力》介绍的五种影响力武器,就是利用人类潜意识去影响甚至操纵人的选择。 高明的广告也是如此。
首先说潜意识的作用,没有潜意识,就像书中提到的一位病人,几乎寸步难行,因为有限的意识和大脑运行内存需要控制基本的走路等行为,就没有余力去进行更高级的工作。 所以潜意识的存在为充分的意识腾出了足够的运行空间。 行为上也有类似的关系,习惯和流程可以让我们有余力进行非重复性工作和创造性工作。
其次是潜意识和意识的互相转化,意识变成潜意识的过程就是习惯训练的过程,潜意识变成意识的过程就是“刻意控制”的过程。 前者帮助我们“熟能生巧”,养成习惯,从而保证大脑有余力去做更高级的事情。 后者则是过度关注,好处是促进反思和意识,坏处是“弄巧成拙”,过度控制导致熟练度大度下降,这也是很多图书中所谈到的平衡性,比如《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所谈的内容,高超的网球运动员充分利用自己的潜意识和直觉,笨手笨脚的新手才过度意识。
最后强调人的意志控制力, 我理解的关键是“意识到意识和潜意识的存在,进而优化潜意识,增强意识的控制力”, 这就是自我完善过程。
第四章 大脑与决策
关键词:决策机理,理智网络vs情绪网络,即时诱惑vs长期预测收益,尤利西斯契约(如何避免诱惑),精力损耗(有限带宽)
决策是一切事情的核心:我们是什么人,我们在做什么,我们怎样感知自己周围的世界。如果人无法权衡不同的选择,就会被最基本的冲动掌控。我们将无法明智地寻找“此刻”的方向,规划自己将来的生活。
理解了不同的选项怎样从大脑之战中胜出,我们可以学会怎样为自己、为社会做出更好的决定。
理解大脑的决策机制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
本章介绍了大脑决策的机理和两个辅助决策的方法论。
首先,大脑的决策机理的核心是大脑不同网络之间的竞争,书中用电车困境介绍了情绪网络和理性网络之间的竞争。 情绪会帮助大脑做出直觉选择,这也是一种“潜意识过程”,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以为生活中的诸多选择都是自己的主动选择。实际上身体的生理反应已经引导我们做出了选择。这也是《潜意识》书中提到的情绪理论,先有生理反应,然后才有了感觉(看到狗后先有身体出汗颤抖等生理反应,然后才有了大脑中的恐惧和害怕感觉),然后大脑基于此进行选择。
其次是大脑的奖励机制,人和其他动物一样,都内置了一套奖励机制。只不过动物仅限于最直接的“一级奖励”,即直接和即时奖励,饿了就吃困了就睡。而人却能理性和“长远思考”,基于过去的经验进行“长期预测”,基于长期结果即“二级诱惑”做出整体最优的决策。 这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
然后作者特别介绍了一种决策方法论,帮助我们摆脱诱惑做出正确选择。
该方法是“尤利西斯契约”,提前知道可能出现的决策障碍,然后提前锁定选择以避免被诱惑。
尤利西斯知道海妖的美妙歌声会蛊惑自己的心智,为了防止被诱惑,提前把自己捆在桅杆上,用蜡封住船员的耳朵,从而避免了自己和船员的错误选择。
这个方法可以在很多场景下帮助我们避免即时诱惑。比如睡觉前怕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机,就不把手机放在卧室,双十一购物节怕自己剁手,就提前把卡里的钱转走或者解绑银行卡还有关闭支付宝花呗,等等。 这个方法论展开都可以单独写篇文章了。
这有点像查理芒格的“反向思考”,查理芒格建议我们不要去“知道会让自己死掉的地方和行为”,而“尤利西斯契约”则给出了“去这些地方并保证不会死翘翘”的办法,其实这也是一种改善自控力&意志力的诀窍”。
最后作者强调了精力损耗降低决策质量的问题。
大脑的精力是有限的稀缺资源,这也是《稀缺》这本书的观点之一。
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有意识的避免精力不足(带宽不足)导致的决策错误。
比如不要在晚上做重要的决策比如购买贵重商品,比如充分利用晨起的高效时间,等等,这又延伸到了“任务管理”的方法论。
我可以从这儿推导,那些依靠节食瘦身的人,大都处于“精力不足”的状态,容易犯错犯傻😂
第五章 人的社会性
关键词:拟人思维,镜像反应,模仿,群体效应(内群体和外群体—-《潜意识》)
本章从大脑的运行方式去理解人的社会性,强调了几个观点:
- 我们倾向于拟人化看事物,比如动画片,
- 会猜测和下意识模仿对方的行为举止,从而向对方靠拢,这就是为何夫妻生活时间长了会越来越像。
- 意识到人的社会性如何引导我们的默认选择,比如所在的群体&社群会引导我们的选择,同时不自觉抵抗对立群体的选择(分组会自动带来对抗)
很多观点在《社会动物》和《潜意识》有介绍,这儿从略。
第六章 大脑进化
这一部分有点像科幻和偏哲学讨论,不展开。
值得一体的是其中提及的“人机接口”,也就是最近特斯拉和SpaceX老板马斯克炒起来的是个话题。
本章从大脑感官替换和技能训练的角度去分析了人机接口的实现原理。
大脑就像一个黑匣子,给大脑连接一个设备,然后施加刺激,大脑就会“主动学习和连接”,从而融合对外接设备的控制。当然实际比这个复杂,不是直接一根电线就行了。
2019.8.20 地铁,完成第三章自我总结
2019.8.21 地铁,第四章自我总结
2019.8.26 地铁,完成第四章自我总结
2019.8.28 地铁,完成第五章和第六章,发布,后面准备基于这两篇读书笔记,给朋友写一篇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