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5月9日,我入职苏州新工作的第一天;之前在草稿中梳理了几条找工作的思考,今天就直接碎碎念列在这儿,方便未来的我,复盘从2022年3月18日正式离职到昨天,这51天的“失业阶段”。
1、失业 51天
3月18日离职之后,原本计划25日正好入职天津一家民企,3月4日收到offer,从事工程特种胶黏剂产品的开发,计划做的方向是聚氨酯胶黏剂,之前没有接触过,正好新工作学习一项新产品,所以三月初重读《现代胶黏剂应用技术手册》中胶黏剂章节,顺便又查看了几篇聚氨酯相关的专利,快速聚氨酯的基础知识,为工作中深入配方开发做准备
3月第三周,老婆收到来自苏州的offer,她很想去,一方面是工作机会很好,另一方面正好赶上她公司内的一些摩擦。我如果不去苏州,老婆肯定自己无法去苏州,就算去,也要独自承受来自父母的压力;所以我三月第四周就决定放弃天津的offer,抓紧找苏州或上海的工作机会。
中间有一位专门服务于化工方向的猎头给我了很中肯的建议:“既然决定要去苏州,那就不要入职天津企业工作几个月,这样对彼此都不好;还不如离职在家,全力找工作,就业市场多了一个博士,其实也算比较稀缺,一个月最多两个月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不然的话,要么是就业市场有问题,要么就是你有问题。”
事后看来,猎头给我的建议非常好,只有离职在家,才能全心准备面试事宜。
具体找工作的过程就不细述了,一开始广撒网,最后聚焦苏州本地;研究市场岗位的行业、产品和公司类型,适当拒绝一些公司,集中准备自己认可的行业、产品方向和企业类型。
拿到第一个offer之前,还是有点慌的,毕竟失业在家前途未卜,所以就是广撒网,苏州和上海的机会都看,涉及高分子研究的方向都看,但是我还是果断放弃纯技术支持岗位和纯合成岗位。
拿到第一个offer后,心不慌了,所以我很感激第一个认可我并给我发offer的公司,原本计划15日去苏州,25日入职;但是疫情原因,无法去苏州,公司领导特意邮寄给我几本书供我提前学习。无法入职而焦虑不已,哪知因祸得福,继续后面的面试,拿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
拿到第一个offer之,更加挑肥拣瘦,拒绝很多面试机会,继续面试两个不错的工作机会,“分析的本质是比较”,比较行业、产品、研究方向、薪资待遇、公司规模和性质、居家远近等等。因为对第一个offer公司的感恩,又不想拿到新的offer还要拒绝,一度想放弃后续的面试。但是想到就业市场原本就是双向选择,没有必要被自己道德捆绑,更何况工作选择决定了更长远的职业规划,关键是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保持着开放的态度,积极了解新的工作机会,拿到了两个新的工作机会。最后拒绝了第一个offer,加入了现在入职的公司,从事我很喜欢的产品和研究方向。
总结一下,失业51天,一是从头开始找工作需要时间,二是疫情原因无法提前到苏州入职。
2、面试中的收获
记得有人说过,职场人要每年更新一下自己的简历,查看一下市场上的就业机会,自己可以不换工作,但是要知道就业市场需要什么,自己的当前技能和目标技能是什么,这样才能知道自己的价值和社会的需求的匹配度。
面试自然是更直接的证明自己的价值的过程,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自己不适合什么工作,适合什么工作!有些公司还会通过猎头提供面试反馈,
被虐是个好事,虽然被虐的时候也很难受,但知道确实不match,总比入职了受虐好万倍(有些人入职半年又离职,很多就是事后才发现不匹配)。
我之前面试了两家上海的工作机会,都是被虐,一个是需要非常深入的环氧配方经验(对方通过猎头的反馈如下),一个是需要很熟练的水性乳液的工作经验,而我这两方面的经验都没有;这更坚定了我要找哪种类型的工作岗位。
吴先生,注重方法论,研发和技术支持都做过,是个综合性人才,但现阶段跟我们目前对研发岗位的需求匹配度不高,我们更侧重在产品研发方向上深入、精进,有丰富经验的人才。所以就不继续往下约他了。
除了得到面试官的评价和反馈,更重要的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尤其是过去的工作经历对应的工作能力,匹配哪种类型的工作岗位,未来我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所以在家这段时间,一直在梳理过去这六年半的两份工作经历,分别给我带来了什么教训、成长,和对未来的启示是什么。
有面试官问我,“我很好奇你在这家公司工作了四年半,现在才换工作,如果是我的话,我可能第一年获第二年就跳槽了”,我如何回答这种问题,这背后就是我对这份工作的经验教训分析。就算我应该第二年就跳槽,而我实际工作了四年半,我也能找到四年半的收获,而不让后面的两年半成为一种负担或无意义的工作。
化学技术工作可以分成四大阶段:前端合成,配方开发,产品和应用开发,后端的技术支持。
我要做的工作是,聚焦中间,如有必要兼顾前后端(技术支持已经有不少了),做一个T型人才(通用型人才)。
3、猎头的价值
从统计上讲,猎头对应的就业市场只是高端市场,或者说是外企主导的就业市场,很多国企民企都不用猎头服务,而且很多普通岗位也不用猎头服务。如果只看“猎聘”网站,上面多是猎头覆盖的岗位,这样就无意中忽视了众多的国企、央企特别是民企的工作机会,所以要小心这个选择偏误。
当然要找到好工作,通过猎头进行沟通的成功率确实更高,猎头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就业市场、行业情况,打听和介绍招聘企业的内部情况,解答职业规划的问题等,有好几位猎头给我了非常好的建议,真的特别感谢。
21年下半年我见过北京的工作机会,记得有一个做种子包衣剂的机会,我觉得方向有点窄就主动放弃了,猎头就给我分析我未来的工作方向是大化学大化工,不一定要局限在小圈子里,培养自己的通用技能,未来要能横跨多个化学化工方向。很有道理,当时我就想面试这家企业,后来因为薪资比预期低,直接放弃了这个机会。我没有必要为了换工作而换工作,为了换工作而选择一个薪资低于预期的工作,除非其他方面有特别的优势,种子包衣本来就是一个比较窄的应用方向,我不需要为此自降身段。当然22年再回头看,当时没有去面试是正确的,虽然都是大化工,但是最好还是回到高分子行业深耕。
22年三月份,当我纠结是先入职天津公司后再“骑驴找马”,还是直接辞职在家全职找工作。我咨询了几位给我推荐工作的HR,猎头们当然不会给我100%明确的建议,毕竟人家无法也不应该担责任,但是都强烈推荐我不要去入职,同时提醒我的个人优势,选择怎样的工作机会,从而帮助我确定了正确的事情——离职在家,全力更新简历,认真准备视频面试,等。结果就像上文所说,最终得到了三个工作机会,这也是正确决策的结果。不然一边工作一边面试,必然疲于奔命,相比不会得到太好的工作机会。
猎头会协助分析岗位匹配,而避免一些事后的错误,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决策错误,所以能通过猎头还是很有必要的。
4、 道阻且长,行且将至——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如果不单纯看2022年3月和4月,找工作应该回顾到21年春节前后,一年半前萌生了换公司的念头。
21年上半年系统学习精益六西格玛,我在4月的面试中,我提到自学六西格玛,“虽然当前工作中用得不多,但是我知道未来会有用,所以就主动学习,为未来做准备”,面试官很认可我的做法。 相比之下,之前的领导居然会在年终考核中批评我,”工作中学习六西格玛“,让我大吃一惊,细节就不提了。
2021年差点入职北京的一家做电子塑封料的民企(北京科化),从事配方开发工作,后来因为京津异地,被公司大老板否决,最主要的原因肯定是疫情。 当时觉得惆怅,功亏一篑,诺大的北京居然没有适合我的工作机会,甚至开始有点怀疑自己。
21年下半年 ,开始看天津本地的工作机会,陆陆续续面试,不是我看不上对方,就是对方不看不上我。
等到22年3月,决定南下苏州,没想到一个月接受的视频面试机会,比我在天津断断续续看了一年还多。这就是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吧。
2022年5月,举家搬迁,南下苏州,肯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决策,大部分人都会因为工作、家庭等无法换城市,我在22年,抓住了这个机会,开启了新的生活和工作,等五年和十年之后再回头看这个转折。
2022-5-9 晚上 10pm-11pm 结合初稿直接写完发布
2022-5-11 补充第四条,后续再更新细节。
2022-6-3 错别字太多,简单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