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社会系列:中德住房储蓄贷款是个坑?

关键词:分析的本质是比较,依情况而定(It depends),商业陷阱,折现

一直都想写一篇博文,汇总一些生活中发现的商业陷阱或提示,最近正好差点掉到一个商业社会的坑中(我现在分析判断这是如此,希望不是自己分析错误),所以决定先写一下这件事情,然后补充记录几点思考。

中德省息贷业务办理过程

关于这个事情的经过和分析,我我前几天写在了知乎的一个问答之中,链接如下,借着写博文的机会,在此更新。

天津中德住房储蓄 怎么样? 为什么贷款利率3.3%远低于市场水平? – 知乎

前几天差点办理了这个贷款,刚开始直接被中德销售说服了,没有弄清楚其中很多细节(销售有选择性的介绍所致),我怀着“别人都办这个业务,至少肯定能省钱吧“的简单想法,就交了钱,周末去签完合同,顺便又问了部业务的细节,回家有点较真,索性认真算了一遍“到底能省多少钱”,越算越可疑,发现TM根本不省钱啊,之前提供的那个宣传册写得是能省七八万,细算才知道明显其中有坑。

我自己计算后得到的结论是,(1)业务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是否省钱真的是因人而异!(2)原因涉及到自己理财收益率、房贷还款期限等影响,所以必须针对每个人的情况进行计算。

于是找销售询问如何终止,本想1%手续费可能要不回来了,做好了投诉的准备(明摆着没有给我算明白啊,我都把我的情况说清楚了,但结论明显是错的,其实错误比较!),最后销售看我铁了心要终止,才告诉我15天以内可以终止合同,并取回手续费,之前我多次询问手续费的事情,却一直不明说可以退回,害我还想着怎么投诉,真是费心神啊。

对我而言,为什么中德的3.3%利率是个坑,核心原因如下,之后有时间我示范算一个,大家就能举一反三,根据自己的情况判断,到底你能省几千、几万、还是根本就不省钱(还浪费时间)。

1、中德的3.3%利率是在占用你的本金27个月之后才能享受!

2、在前27个月,你的贷款利率就是商业贷款利率,或者给你一个折扣比如给我的82折。美其名曰“很划算”,但是这个82折是合同总额的贷款利率!比如你自己存了25万的本金,“默认以为“(销售也不会给你明说)是交另外25万的贷款额的利息,实际是让你交50万的利息! 这期间只给你大概1.5%利息(活期存款+补贴),里外一算,就知道自己吃亏吃大了。凭什么我给你25万,贷款25万,让我交50万的贷款利息,说是82折,实际可是0.82*2=1.64倍的商业贷款了。

3、吃亏或省钱,还有一个关键点是,你现在的公积金或商业贷款利率是多少! 比如我现在是85折,中德想给我省钱就很难了,如果你上浮15个点,可能还能省点钱。

4、吃亏或省钱,另外一个关键点是,你自己的折现率是多少,或者说你自己打理25万本金,一年收益率是多少? 如果只有1%,或许中德贷款对你有点用,如果你随便都能拿到4%甚至5%收益,那就千万要慎重啊。

5、理科生都应该知道一个基本的道理,“分析的本质是比较”,这儿也要对比两种方案,(1)我直接把我的25万现金还大额贷款,总利息A是多少钱,(2)用25万到中德办理50万贷款还大额,总利息B是多少;另外中德业务我又支付了多少利息C。

6。 以上的三个利息ABC如何对比?肯定不是比较A-B与C的大小,因为比较不在一个基准上。这儿的关键答案是“折现”!一个理解折现的小测试题:如果你分别还50万和25万大额,30年后的利息总支出少了4万元,而中德贷款8年还款利息是2.6万。 请问,办理中中德贷款合适吗? 你要是说”4>2.6,中德帮我省了1.4万“,那就大错特错了。这就像我今天借你100万,10年之后还给你110万,你会借吗?你肯定要从折现率的角度看一下10年后的110万相当于现在多少钱,然后再和100万比较。

我的大概情况(具体数额有改动):

我直接还25万大额,30年还款的总折现值是100万,(2)用中德的50万还大额,30年还款的总折现值是82万,但是八年的中德贷款的总还款折现率是27.6万。

100 < 82+27.6

所以我办理中德贷款,其实是吃亏了!

具体计算过程,直接使用excel,把每月还款额使用折现率计算成现值再求和即可。

几点经验教训

商业社会追求金钱,企业多卖货,销售多卖货,国家也讲求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其实就是不断的消费。

虽然消费没错,但是也用弄清楚是否真的需要,是否真的有利,而不能听对方的一面之词。

毕竟谁做销售,目的都是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是否真的适合未必是最重要的,就像赵本山的小品《卖拐》那样,把不需要拐杖的人忽悠瘸了,然后把拐杖卖给他。

当然这个事情也没有必要从负面角度看,毕竟人人都需要生存,我负责买产品A,就把产品A夸得天花乱坠;明天如果到竞争对手公司卖产品B,就吆喝产品B。

当然商业社会不是真的都如此,只不过多少都存在,所以还需要擦亮眼睛,别被忽悠了。

中德销售经理的几个忽悠点:

  1. 这个业务是经过我们精算师核算的,肯定会对你有利,所以才有这个业务。 这就像是利用“权威”来引导消费者相信。
  2. 避重就轻,对自己不利的地方尽可能避而不谈或一句带过,只给客户阐述“部分信息”,尤其是“给客户的82折贷款利率针对的是客户的本金部分”,客户不问就不点破。
  3. 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给客户说,“手续费是几个工作日以内是可以退的”。

我还特别,销售经理是否真的认为业务对我有利? 还是她明知对我不利,懂却装不懂? 反正中德销售认为我不对,她是对的。我也懒得费口舌,再说要是真解释清楚了,她再发展客户就会违心,都不容易啊。

2019.9.10 22:30

2019.9.18 20:30 pub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