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架设5:互联网&科技生活中的例子

断断续续在mweb中收集了不少默认假设的例子,例子越来越多,所以分拆出“科技生活/互联网生活”相关的内容单独成文。正好最近反刍一篇和本主题相关的文章(2018June的文章,在kindle随机浏览),也糅合到本文的思考之中,整理发表。 — 2019-5-26

科技/互联网产品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简单的诸如电视遥控器,智能音箱,微信app;复杂一点的诸如智能手机,汽车系统,电脑系统。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些软件服务和硬件产品中的默认假设。

这儿列几个我的观察。

  1. 64位系统默认安装32位Office
    公司IT安装office,安装的是32位office,我去找it支持,对方给我的答复是只有32位。我很惊讶,公司配的电脑都安装的是64位的Windows,为什么却默认安装32位的office呀?
    我到office官网寻找64和32位的区别,才发现官网强调, 系统会默认安装32位软件,如果需要64位,需要单独下载。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默认假设,因为微软的默认设定,因为IT的默认遵从,结果就是诸多员工的office没有发挥最大的效率,这应该也是公司的小损失吧。
    但是因为公司整体都已如此,我也不方便自己换成64位的,因为需要兼顾内部的文档兼容性,只能认了。

  2. 默认的IE浏览器
    另外一个值得强调的就是window的默认浏览器IE,之前看过一本书,作者做了一个实验,发现调查对象的浏览器类型和人的性格之间存在相关性,使用系统自带的IE浏览器的人更倾向于按部就班墨守成规,使用Chrome等新浏览器的人有更强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
    希望微软早点发布基于chrome的edge默认浏览器,可以潜移默化的帮助很多习惯于基于默认设定行动的人提高效率,我每次看到别人浏览器中满天飞的广告,就特别想推荐Chrome浏览器中的Adblock plus广告拦截插件…

  3. 百度首页广告
    百度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一直不高,特别是前几年的莆田医疗广告事件之后,但是在我看来,百度还有一个让人讨厌的事情,是把百度搜索主页变成了信息流页面,呈现了好多新闻;新闻够专业也就罢了,还特意弄一下吸引网民眼球的low 逼新闻,简直不让忍。
    很多人就像接受网页上的广告一样,默认了百度搜索吸引眼球广告的存在。
    结果就是很多人都会被吸引过来,本来想搜索资料,不知不觉就去看新闻了。
    前几年谷歌首页过节日放了一个小游戏, 有经济学家分析这一举动浪费了多少工作时间,相当于多少美元。与此类似,百度首页的新闻推送,也拉低了中国的GDP吧(严格计算就不知道结论如何了,同时计算看新闻背后带动了什么产业,这样才完整)。
    我的解决办法是,Chrome上直接全部拦截,手机端使用没有广告的百度首页
    多少人的时间不知不觉花在了这些新闻上?

后面列几个简单的默认假设:

  • 微信的“发现页”管理,可以关闭朋友圈、看一看、游戏、购物等所有不需要的功能,但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可以关闭,经常被标记的红点引导打开,也是浪费时间(当然了,少用微信最省时间…)
  • 很多人坐飞机的时候,因为座位前的显示屏“默认是亮着的”,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睡觉要关闭发光的显示屏,以改善睡眠质量。 来自Technology and accept vs. affect mindset的例子,这篇文章很好,后面单独引用写一篇文章。
  • iPhone的“文本替代”功能,可以非常方便的快速输入常用词,比如邮箱、电话、地址;有些输入法自带类似的功能甚至可以输入动态短语比如当前时间和日期,可是大部分人不知道,因为iPhone只自带了一个“msd=马上到!”的举例,还多人根本没有意识到,也没有到设置中找到这个功能。
  • 有人买的豪车,功能多多,但是如果某个高级功能默认没有开启,就很可能一直被弃用,比如二三四万的汽车都有的自适应巡航功能,甚至更高级的驾驶辅助功能。
  • 手机中的一些默认设置,比如iPhone的隐私中,iPhone会自动记录用户去过的地方(下图的“重要地点”),还有其他的记录以改进产品,默认打开,为了隐私保护,都需要用户手动关闭。如果不关闭,就“默认帮助苹果公司”了。

当然了,产品设计需要默认架设,这样才能避免用户无从下手,但是要想用好产品,就需要用户充分意识到默认设置

2019.5.31 欧洲米兰高铁上,整理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