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整理完了半年工作总结,就是在每月工作总结的基础上,重新梳理了一遍在各个工作方向上的进展,承担了哪些项目,有什么进展,下半年大概要做什么,达到什么目标。
在这过程中,也总结了几点反思和感悟,提醒自己,踩了哪些坑,做了哪些傻事,后续的工作中要多加注意。这与我读《复盘》后的实践,见 《复盘》读后感:未经反思自省的人生不值得去过
这里总结几点与具体工作内容无关的思考,提醒自己。
- 英语水平亟待提高
尤其是英语口语和听力,需要尽快提高。对于自己提前了解的内容,电话会议上只能听个一知半解,如果提前知道内容,倒是还能把握住。 上半年去越南拜访客户,另外和美国技术同事电话会议讨论一个项目的进展,两次英文都还算凑合,给自己打70分吧。工作之余的时间还得大量用来学英语。 - 要有自己的主见和判断,避免被外界随意引导
有些技术问题,销售团队等同事会提供一下意见,有的时候就直接安装销售的意见去安排实验,但是技术方向还需要从原理角度、目标和现状的差距来科学分析可能的解决方案,不同路线之间的差异,等等。
比如一个产品,我本想加入添加剂A,但是销售团队说“尽量不要用添加剂A,因为A存在某个缺点,所以还得解决这个缺点,增加了新的成本“,我当时就把添加剂A排除在外,到最后筛选了好多添加剂,又和一些供应商沟通,最后转来转去,又回到了添加剂A,当然缺点A还是要解决的,不过考虑到”相似行业如何使用添加剂A,肯定也有成熟的解决方案”,最后还是一点点搞定了。
有的时候,也是自己思维懒惰,遇到一个问题,销售团队建议怎么试试,我们之间去做实验尝试,其实这个时候还得多谢谢原理,有的时候从原理上就能推导答案。 - 第一性原理——从原理角度看问题
技术支持是客户导向,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开发和升级,客户的意见通过销售团队传给技术,这期间一是有理解偏差导致传递内容偏差,二是客户主要是从应用的角度说有什么问题,对问题的描述存在一些默认假设,比如认为是某某原因所致,问题描述传给技术,技术人员可能就按照问题描述的原因分析闷头去想办法。 花了大把时间研究,却发现问题的本质并非最初大家的猜测,反而是另外一个问题,这样问题就变了。 当然不是说销售或客户理解不对,而是强调“根本性分析”,找到问题的本质所在,其次即使问题描述有问题,探索的过程中也是对问题加强理解的过程,避免陷入其中即可。 - 系统思维和全局意识
这里要强调的是,看问题和做工作,不能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管工作相关的上下游。
比如要去测试添加剂的功效,需要同时主动询问价格,从最大可承受成本的角度设计一个最大添加量,而非单纯从配方的角度看选一个最大添加量,后者可能在成本上根本无法接受,那就和实际脱节了。
比如工厂发来一个原矿原料,就闷头用这个原料去做后续的表征、改性,不考虑原矿可能不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今年就在这儿犯了跟头,第一批样品效果很好,第二批做25kg样品给客户,花费大把时间做了一半成本,才决定去测一下性能,发现性能很差,才惊呼第二批原料有问题啊。但是这时候已经花了很多时间,于是就陷入了“沉没成本”的经济学问题,又花了大半的时间去调整配方,期望把这批不具有代表性的原料调成成品,开始这个调整只是为了这一批次样品,事后看就是不划算的,应该果断止损才对。 - 多沟通,多反馈
和销售团队、工厂等相关方同事多沟通,不要全凭自己的主观判断,不要闷头干活,而别人不知道进度是什么。
其他同事可能有不同的想法会触发灵感,销售团队哪儿可能有一些新的信息可以使用。 很多客户的问题和细节,都是在和销售团队的沟通中了解的。 - 工作优先级排序
优先级Priority是我今年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启发。说起来有些好笑,我研究时间管理、任务管理至少也有五六年甚至更多,可是对优先级的理解却是到了工作阶段才更深刻,因为领导按照这个原则去分配工作,我也按照这个去安排自己要做的项目和任务。可是有时还是会弄错,导致领导催,和忽略客户的需求。
2019-7-19 就这样吧,下半年继续加油 2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