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像打卡,需要被动推动

生活就像打卡,需要被动推动
2018.9前后,使用软件“DAKA”进行口语训练,每天回答一个topic下的三个question,每个问题录音一分钟即可。 自己使用了几周,感觉特别好,顺便给软件开发者提出了几个建议,然后就看到软件组织者创建了口语打卡群,规则如下。

活动规则(正式运行):
用户须每周在群内分享自己的DAKA回答达五次,不满者将被请出群。
每个工作日Seed君将抽查五个回答,发现回答时长短暂无质量者将提醒,第二次将警告并将该回答当做打卡无效。
欢迎在群内交流DAKA回答准备思路与素材,英语学习方法,不欢迎广告等内容。

然后我就主动加入微信群,因为我意识到,这次激励自己每天训练的好方法,在社群中可以看到大家的打卡情况,激励自己也多学习,另外强制每周打卡五次的要求,也是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
加入这个群之后,我大概有一两个月,都能保证每周至少打卡五次,基本上都是早晨出门上班前,花上五分钟即可搞定。

在这期间,我就想,被动驱动真的是督促进步的好办法,人全靠自律自觉还是很难的,毕竟“人在本质上是懒惰的”,这是认知科学上的最基本前提。(这也是潜意识和快思考的原因,当然大脑本质上也是好奇的,见《思维简史》)

这种客观的被动推动,不仅是练习英语的好办法,也是我们其他方式进步的特别有效的方法。
在社群中学习,设定一定的奖惩规则,这也是现在流行的付费知识学习的组织方法。
当然这么说,不是说人没办法做到积极主动,积极主动的人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和目标驱动,但一定的环境和规则约束却可以让我们更轻松的去做正确的事情,这也类似于《助推》一书的观点。
其次,被动推动有一些具体的方法,比如扇贝软件的勋章和打卡日历可以让我意识到“我很努力”,“一共学了多少天”,这种成就感和偶尔的炫耀心理会督促我持续坚持。这其实也是我给DAKA软件提出的建议,将统计结果呈现给用户以获得更直观的“努力的过程”。
我小时候,很多小孩买方便面积攒一些卡片,集齐可以换方便面或者炫耀,无形中激励大家多买方便面,这也是一个激励过程。(我小时候比较穷,没有体会这种乐趣,不过I can imagine now)。勋章集卡可以刺激消费,也可以被用来“助推”自己。

但是……
我是一个好奇心比较重的人,会留意“没有完成打卡的是否真的被踢出去了”,当然也会主动听别人的录音,寻找口语好的人,多听对方的回答顺便联系自己的听力。
貌似有些人没有打卡满五天,也没有被踢出去😂

直到有一周,好像正好出差比较忙,就没有完成打卡任务,我在群里主动坦白错误,表示下周一定恢复打卡,结果到了下周,我又懈怠了(可能潜意识中发现了,不打卡也是没事的…),还是没有打卡满五天,还是没有事情发生…
然后意识到“规则其实没有被严格执行”的情况下,我也变成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超级惭愧),现在我一周打卡可能只有一两次了。

重启吧,少年~

2018.9 first
2018.12 add
2019.1 finish, on the train to Wei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