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班通勤

天津通勤

关键词:通勤,精力,效率

很早就想写一篇博文,介绍我的上下班通勤,正好最近看到“我最喜欢的博客之一”的“人月神话的博客”写了一篇博文,见北京通勤(8.29),激起了我也写一篇类似博文的冲动。

北京太大,导致大部分人的上下班通勤时间都在2个小时以上,而且可以想象在上下班的高峰时间,一般都是没有座位只有来回都站着,除了需要6点早起,还需要站1个多小时到上班地点,那么真正到了上班点后真的很难再保持很好的工作精力和上班状态。有些自媒体文章里面谈到的如何更好的利用上下班这种碎片化时间更好的进行自我学习更是扯蛋,如此嘈杂和拥挤的环境下如何还能真正的静心下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这简直就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

在“北京通勤”这篇博文,作者说最近在北京临时换了家,单程通勤时间大概1.5-2小时,和深圳的单程20min比,路上公交地铁一顿折腾,人多又没有座位,路上做不了什么事,到了单位已经累得够呛。
这就很类似于我现在的情况啊, 虽然我的情况比北京战友们的情况还是好不少,但也是个非常大的问题。

我17年下半年换工作之前,主要是住在公司提供的宿舍中,宿舍距离单位走路只需要三五分钟。现在想起来真是幸福啊,每天早晨八点半上班,我六点左右起床,有至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看高知识密度的图书或者学英语, 所以16年前后两年读了不少书,可惜英语倒是没有我预期中的提升。

我17年从天津市里的单位换到现开发区的单位,每天上班时间就从最初的0.1h以内变成了1.5h-2h。先骑自行车七八分钟到地铁站,然后坐40min地铁,再换乘公司班车,30min班车到单位。所以现在每天早晨6:50必须出门,赶7:02地铁,坐7:45班车,大概8:15到单位。

上下班通勤路上这三个小时,要是不能充分利用起来,那可就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毕竟一天24h,除了白天的工作小时和晚上七个小时睡觉时间,要是没有这通勤三个小时,就只剩下早晨一个小时和晚上四个小时,这五个小时还要吃饭打扫卫生等琐碎事情,能剩下一半时间也就是2.5h进行学习就谢天谢地了。

所以早晨地铁上,我尽可能练习英语听力,尽可能选择精听,(因为大部分时间只能站着),其次过一遍anki记忆卡片。 之前有一年左右都在用扇贝听力进行“新闻”听力训练,感觉这是很好的精听方法,可惜后来更新去掉了这个功能,重新上线又改得坚固单词跟读,反而不好用了,所以现在用其他软件泛听和精听了。
晚上地铁上,因为从始发站上车肯定有座位,所以就集中时间看书,以前看书时间多,后来工作家庭生活占用时间多了,读书的时间一再被压缩,现在只能坚守每个工作日下班路上这30-40min了,虽然看起来时间不多,日积月累,一年也看完了不少书。
除了地铁就是早晚各30min班车,班车不然地铁平稳,所以尽量不看手机,以泛听为主,包括overcast播客,喜马拉雅电子书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17年入职这个路途遥远的工作之后,我就果断花重金(1700rmb)买了bose qc20降噪耳机。 虽然很贵,但是用了两年真的是感觉非常值得的一笔消费,降噪耳机帮我更高效利用通勤时间。 这也让我掉了静噪耳机的坑(以前让我想一千多的耳机都不敢想),最近又下重金买了AirPods pro,见理性消费观念分析,及Airpods Pro购买分析 – Zero | 吴玉昆的个人主页

最近在想,上下班通勤时间是工作时间的延伸,所以每天高效工作八小时,前前后后还要搭进去三四个小时。要是单位距家五分钟,不涨工资也相当于涨工资30%,不能更爽。
反过来说,要是能把通勤时间充分利用好,也相当于给自己涨工资了。

今天美国大城市的平均单程通勤时间约为26分钟。 –《历史上的城市通勤》 (从阮一峰的博客了解到这一统计数据)

所谓的充分利用好通勤时间,当然不是说刷抖音、微博、朋友圈,电视剧等,而是看书、学英语等事情。虽然肯定不如在家看书学英语效率高,但是尽最大可能也就没什么遗憾的。

当然知易行难,我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有的时候班车上实在犯困也就不强求自己睡一觉。

2019.9 阅读人月神话的博文“北京通勤”,整理my
2019.11.29 补充内容,完善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