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和2021年 生活和工作总结

过去两年,简单记录我的工作进展,六西格玛学习情况,其他的阅读和流程都有单独的年度总结,不再赘述;其他零散的事情不再重提,我在自己的workflowy中都有更详细的总结记录。

最重要的收获是,我的儿子出生,陪伴他慢慢长大。

工作

工作总结:过去两年完成了事情,22年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从15年8月开始算,我毕业六年半,入职目前这家美资公司也有四年半的时间了。 记得刚入职时,HR(开玩笑)和我说,我要是工作不满三年,公司就吃亏了,因为我要接受公司培训和系统学习公司的主营业务和产品。我自己认为还是重感情的人,而且当年觉得外企高大上,能学不少东西,前三年确实没有考虑过离职换工作的事情,一心扑在工作上,努力为公司开发产品,开发新应用,为公司创造价值,也就是证明我的价值的过程。

20年和21年,是我在这家公司的第3和4年,不再像前两年,开始有了更多的宏观思考和项目思考,努力从部门和公司层面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和价值。哪些产品做成了,哪些产品失败了,各自的原因是什么,经验教训是什么?分析自己工作上的优势和缺点,我主导完成的项目有哪些,体现我的能力的项目和技术支持有哪些,我未来希望推进的技术项目有哪些。

但是随着思考和项目理解的深入,我开始意识到公司研发存在的一些问题。外企的工作就像螺丝钉,通过流程化,让每个人各司其职又能互相替代。外企不鼓励单打独斗和独立挑大梁,在民企会被领导赏识的行为在外企就会被提醒,不要做别人的职责范围的事情,我自己着急,也要按照流程来。另外,缺乏更深入的基础研发,缺乏公司层面的产品开发规划,特别最近这两年,技术支持的比例增加,而产品开发的比例明显减少。简单的工作增加,体现研发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工作减少。

我在该公司的新产品,主要是第二年和第三年做出来的;第一年是熟悉公司产品线和从头学习,第四年则主要做技术支持和两个比较基础的配方开发。

我在22年,需要好好考虑一下我的弱势技能和增强方法,长期的职业规划的谨慎和细致的考虑,同时找一些朋友和前辈请教。另外工作上的烦心事,还是应该看得更开点,毕竟公司不是家,希望22年有新的改观。

精益六西格玛

工作和家庭生活之外的时间,我要怎样充分利用起来。精益六西格玛是20年和21年最重要甚至也是唯一值得提及的个人成长。

20年2月春节后,因为新冠疫情居家办公,借此机会学习美国分享的DOE培训资料,开始系统的了解六西格玛和实验设计DOE。20年3月开始阅读《六西格玛管理统计指南》蓝皮书,系统学习统计分析知识,花了半年的时间,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看了一遍,觉得超赞,不同于大学期间的教材,这本蓝皮书真的是理论和实践结合,而且表达清晰,讲的内容都不死板,能充分理解六西格玛的精髓。为了激励自己学习,报考中国质量协会的绿带证书,结果自己只是看懂了,很多内容都没有做到活学活用,导致考试的很多题目看起来懂但不会实际解答,导致没有及格。

到了20年12月左右,为了系统学习六西格玛,我又把六西格玛的相关微信公众号都关注一遍,学习公众号上的文章。发现了“六西格玛实战派”这个公众号,觉得很赞,关注其中的文章。过了没多久,公众号推出了“精益六西格玛黑带训练营”,果断报名。

2021年上半年,花了大约半年的时间,跟着欧立威大师系统学习一遍六西格玛精益方法论,理论联系实际案例的讨论,培训特别棒,远好于自己看书琢磨,一下子就入门了。但是实战和知识点的吸收还远不够。

阅读

20年读了4本新书(包括统计蓝皮书和《经济的解释》)和5本旧书;21年读了13本新书和3本旧书,都比较简单。具体单独见两年的阅读总结,不再赘述。

效率和流程方法论

具体见2020和2021年的合并总结,主要集中在效率软件、硬件上,流程上的改变很少,以后也将更多时间用于工作和家庭。

2022年,我的工作和家庭之外的可支配时间会更少,不能单纯靠提高效率压榨我的个人可支配时间了,更重要的不是效率,而是取舍!思考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目标,进行优先级排序,剔除意义不大的事情,进一步聚焦。

其他

除此之外,这两年还花了不少时间去和别人合作探索价值创造的机会,残酷的现实教育了我,光靠善良和长远梦想驱动是不行的,识人困难,付出了很多,全都是雷锋做好人好事了,这儿不展开说这个事情了,留个记号给自己即可,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2022-1-9 结合之前的草稿,把本文从头捋一遍。原本不打算公开,写一个简单版本,方便为了简单了解这两年的情况。
2022-1-12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