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回顾“阅读时间从何而来”,2023年的阅读时间不同于去年,因为2022年在天津,读书时间大多是“地铁通勤期间“,但2023年在苏州,每天骑自行车到公司,所以阅读时间改成了tesa morning,早一会儿到公司,先看会书,再开始一天的工作; 少则十几分钟,多则一个小时,积少成多,读了一点书。 另外就是零碎时间,出差路上等等。
至于阅读主题,今年比较杂,年初并没有指定很详细的阅读计划,事后看,一是围绕工作阅读(项目管理,团队协作),二是自传(从别人身上学习和思考)。
2023年已经读完的新书,算下来正好12本,其中中英文算一本,华杉讲透1+2两部分也算一本。
- 《凤凰工程》
微信读书app,这本书涉及的是互联网行业的Devop相关(开发+部署),涉及到迭代工作和敏捷开发;和我所处的化学领域和研发方向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是和精益制造有相关性,书中讲到了制造业和软件开发(知识领域)中的共性,而且后者应该要比制造业更抽象,所归纳的精益理论也应该能反哺制造业的精益运营。 可惜读完还没有整理读书笔记,有机会再快速过一遍。 - 《精益六西格玛》
纸质书,相当薄的一本书,春节期间读完,精炼了精益制造的要点,属于提纲挈领的一本小书,算是一个索引,基于此去寻找图书进一步阅读。 -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2》
微信读书app,一共包括22部分,华杉带领读完《资治通鉴》全书,我上半年读完了前两部分,整理了第一部分的读书笔记(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 读书笔记); 阅读历史人物及其在历史中的角色、遭遇,我觉得可以增加不少情商…(虽然依然很低)。 - 《不懂项目管理,怎敢拼职场》
纸质书,作者李治,之前还有一本书《别告诉我你懂ppt》(我好像买了但是没有读); 作者介绍她在百事公司的职场经历,也算是一种自传吧。
阅读这种职场传记,可以反思自己的职场经历,犯了哪些愚蠢的错误,不做这种类比,我这种低情商脑袋瓜很难悟到在别人看来再自然不过的道理。
所以2024年要整理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借机重读一遍。 - 《Five Dysfunctions of a team》《团队发展的五大障碍》(中英文)
英文电子版、中文纸质书;先读完英文版,再读完一遍中文版,读书笔记还没整理,需要沉淀一下,2024年重读一遍再整理。
这是我2024年初公司领导和我面谈绩效时推荐的一本书,确实非常棒,而且惭愧的是,多年前一位朋友就推荐了这本英文书,可惜当时悟性太差,读了一点点就放弃了,现在回想起来,他应该是在提醒我第一个dysfunction ——lack of trust,汗颜。
这本书是“职场管理寓言类读物”,用通俗易懂的一个职场故事,介绍了团队发展的五个障碍,层层递进的关系,失败的团队是怎样的,而高效的团队又应该如何。
高效能团队,为什么屈指可数;看完本书就会明白。首先高效能的个人就不多,其次人与人打交道形成真正的团队更是难上加难。
反过来讲,就是本书开篇强调的,如果有一个高效能的团队,可以在任何行业和任何产品上无往而不利。
基于此可以进一步推断,一个企业的发展好坏,核心真的是人!我记得这也是《赢》这本书中的观点,先找到合适的人,再决定做什么事,因为是人自动自发得选择做什么事情,而不是领导指挥做什么事情。 - 《我在北京送快递》
电子书,好像是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推荐了这本书,所以下载电子书阅读,这也是一篇“职场自传”,作者最初是一位快递员,后来辗转多个城市做了很多不同的工作,包括超市工作人员、自己开服装店等,工作时间最长的是快递。
从作者的视角,看快递这个行业中的人生百态,也从快递员的视角去看形形色色的客户。
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意识的“换位思考”,也帮助我们换个角度观察社会。 - 《鱼市哲学》
纸质书,从苏州“书香园区”平台借阅纸质书,不算厚的一本书,因为《团队发展的五大障碍》书提到了与之并列的管理寓言,所以顺便借来读读,确实非常简单的一本寓言故事。
鱼市哲学:玩、让他人快乐、投入、选择自己的态度;当然道理看起来都简单,知易行难。
读书笔记见《鱼市哲学》读书笔记。 高绩效团队都符合类似的鱼市哲学。比如年底即将看完的《三双鞋》中推广的“致力于客户服务的企业文化”,“delivering happiness”,也能看到鱼市哲学的影子。 - 《期颐述怀》(杨敬年自传)
纸质书,从苏州“书香园区“平台借阅纸质书,因为南开大学公众号的一篇介绍杨敬年老先生的文章,提到了杨老的自传,所以借来阅读,感受杨老的精神力量。
读完确实很受震撼,特别是图书前半部分,介绍杨老的成长经历、求学经历、工作经历、遭受的挫折等;
感慨杨老乐观积极、坚韧的人生观,面对逆境坦然处之,遇到困难不抱怨。所以阅读时反复想到西方心理学的“幸福心理学”,虽然中国人很少会如此提炼出一个学科的分支,但大家传承的都是同样的处世态度。
杨老和很多同年代的著名学者比如书中提到的陈序经先生,都是在践行中国人的“意义疗法”,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 《老虎的尾巴》(核心是第四章)
纸质书,从苏州“书香园区”借阅,作者是哈耶克。
这本书非常好,非常烧脑(长难句),好久没有读到这种高知识密度的图书了,同时又非常有趣,极大的扩充了我对经济学的“通货膨胀”的认识,我认为本书的关键是第四章“通货膨胀与工资刚性”,我读了三五遍,每次都有新的体会。
哈耶克旗帜鲜明的反对政府控制推动下的通货膨胀,政府为了促进就业,最后会走上中央控制和通货膨胀的道路。
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不能真正解决失业问题,特别是失业并不均匀存在于社会各行各业,政策反而可能会带来长期更剧烈的失业潮。
后面也会整理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 《我的父亲陈序经》,2023年12月开始读,元旦前后读完本书,从《期颐述怀》提到陈序经教授,从而找到了这本书,前三章相当好,介绍陈老的童年成长过程和教育经历,感慨陈老学习之刻苦,并且有家庭方方面面的全力支持,包括后面出国留学和回国任教的经历。 可惜经历反右倾和文革运动,陈老就像上万知识分子一样,含冤而去,留下了多少未竟的事业,是国家和个人的损失啊。
- 《研究的方法》:11月刚从“书香园区”借阅,读完了两章,这本书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前两章,如何找到问题,如何提炼难题。 后面章节速读,暂时没有什么深刻的收获。前两章的内容,会整理一篇读书笔记。
- 《深蓝的故事》,12月底前,在微信读书app上读完了第一部,利用出差的零碎时间,故事跌宕起伏,感受别人的经历,避免自己走上悲剧的道路。
2023年反刍的旧书:
-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年初重读这本书,感慨作者的童年经历、读书经历、工作经历甚至爱情故事,这就是别人的半生,以此为镜,反思自己。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2022年读完,2023年反刍并输出两篇读书笔记和一篇读书笔记;《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图书摘抄 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图书摘抄 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读后感
- 《how to fail at almost everything and still win big》,多年前读完的一本书,23年下半年重读其中的重要章节,整理两篇读书笔记发博客;但是有些内容和其他图书相悖,需要辩证得看,这也是有趣的地方。
2023 年还没读完,2024年要读完的图书:
- 《DK:Project management》
- 《实验设计与分析》
- 《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在“听阅”app中听完了一个简版,然后从“书香园区”借了本未精简版,还在阅读;后面到期就归还了,没有读完英文原著。
- 《delivering happiness》:在“听阅”app中读了一部分,12月从“书香园区”借来中文译本《三双鞋》,元旦前后读完前五章。2024 会看完这本书;
-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还剩下3-22部分
- 《深蓝的故事》第二和第三部分。
读书之外,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深挖,比如工作专业知识,DFSS、已读图书的阅读笔记,2024年加油!
编辑记录:
- 2023-12-2开始整理
- 2023-12-5 总结读完图书
- 2023-12-7 更新,发布;
- 2024-1-5 更新元旦前后读完的另外两本书,《研究的方法》,《我的父亲陈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