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选择与风险
第25章 事关风险与财富的抉择
第26章 更人性化的前景理论
第27章 禀赋效应与市场交易
第28章 经济交易的参照点——公平性
第29章 对结果可能性的权衡
第30章 被过分关注的罕见事件
第31章 能带来长远收益的风险政策
第32章 心理账户是如何影响我们的选择的?
第33章 评估结果的逆转
第34章 善用框架效应,让生活更美好
本博文是前两章的读书笔记
在第四部分“选择与风险”中,作者介绍了三个风险决策理论,首先是完全理性的期望效用理论,经济人(完全理性人)基于“期望效用/期望值”(expected utility/value)做出决策,选择不同的风险。
其次是伯努利的财富效用理论,分析我们的效用/感受/幸福感与财富数量的关系,强调了“财富的边际价值递减现象”。普通人并非根据财富数量计算期望值,而是根据财富对应的效用/感受计算期望值。
最后是卡尼曼的前景理论,在伯努利的财富效用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损失厌恶”的概念,伯努利所强调的“效用/感受”并非只取决于我们处于什么状态,还和到达这个状态的过程有关,相比于获得,损失给我们带来更大的负面效用。
如果让我简单介绍这三个理论的话,期望效用理论是“期望值”,伯努利的财富效用理论是“效用而非财富数量”,前景理论是“过程而非状态”。
第25章 事关风险与财富的抉择
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之一是“经济人是完全理性的”。实际上,我们普通人对风险的决策并不完全理性。
一个最核心的问题是:我们如何面对风险,在不同风险选项之间和在风险事件与确定性事件之间,我们如何选择?
风险决策很重要,因为世界是不确定性的,我们生活中所的每个重要选择都是带有一定的风险的。
完全理性的期望效用理论(expected utility theory)
完全理性的风险决策理论即“期望效用理论”,在完全理性的人看来,下面的两个选择是完全相同的,因为两种选择的期望值完全相等。
但是但是直觉告诉我们,普通人倾向于选择确定性答案,这就是完全理性的期望效用理论的短板所在,因为我们是普通人而非经济人/理性人。
选择题: 肯定获得900美元,还是90%概率获得1000美元。
备注:对于以上的问题,如果我们倾向于选择冒险,那是因为我们身价远超过1000美元(例如有100万美元财富),两个选择对我们来说”感觉“(伯努利定义为”心理效用“)相差不大。但是如果将900美元改成900万美元,身价100万美元的我们很可能就动摇,倾向于选择确定性答案。这一决策差异,来自于我们的身价这一参考点,需要用“前景理论”来解释。见后文)
伯努利的财富效用理论
伯努利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我们的风险决策过程,认为我们根据“心理效用”或“心理价值“(所谓的”感觉“)来进行风险决策,而非根据财富数值进行客观和理性的决策。伯努利财富效用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财富的边际价值递减现象”,即最终财富越多,财富的变化所产生的心理反应越小。因此工资上涨1000元对月薪分别为5000元的穷人和5万元的富人来说,心理效用明显不同。这也就解释了上面的问题——为何大多数人倾向于选择“肯定获得900美元”,而非选择“90%的概率获得1000美元”。
伯努利观察到,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冒险(即不喜欢接受最不可能的结果),而且,如果在期望值相同的风险收益和确定收益中作选择,他们就会选择确定收益。事实上,一个规避风险的决策制定者会选择一件低于预期值的确定事情,实际上就是拿出一笔额外费用以避免不确定的事情发生。人们的各种选择并非基于金钱价值,而是基于各种结果的心理价值,即它们的效用。如此说来,一个风险的心理价值就不是对可能会得到的金钱收益量的平均加权,而是这些收益效用的平均值,每项收益都要乘上自身的概率。
使用“财富的边际价值递减现象”可以解释“在期望值相同的风险收益和确定收益中作选择,我们都倾向于选择确定收益”。
选择1: “肯定获得900美元和有90%概率获得1000美元”
选择2:“肯定获得900万美元和有90%概率获得1000万美元”。
核心原因是我们对效用计算期望值,而非对财富计算期望值!!
伯努利财富效用理论的主要缺陷是没有考虑做出风险决策的起点(即参考点),而只分析最终状态(对应一个绝对的效用值)。由于没有考虑参考点,因此伯努利财富效用理论无法解释我们在“获得”状态和“损失”状态(两个状态都是一种过程)下的风险决策的差异性!「有了参考点,才有了损失和获得这两个过程,比如起点分别是100和500元,终点是300元,则前者是获得,后者是损失」
思考一个问题:如何从“伯努利财富效用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富人卖保险而穷人买保险”。
第26章 更人性化的前景理论
要想说明“伯努利财富效用理论“的缺陷,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对损失和获得的心理感受完全不同!!
分析以下的例子,对于选择1,我们倾向于逃避冒险,选“肯定获得900美元”,对于选择2,我们倾向于选择冒险。「如果决策差异不大,将单位“美元”改成“万美元”。」
选择1:肯定获得900美元,还是“90%概率获得1000美元”?
选择2:肯定损失900美元,还是“90%概率损失1000美元”?
在明确了我们对损失和获得的心理感受不同的基础上,对以下两个选择进行风险决策。
伯努利财富效用会对这两个选择给出完全相同的答案,因为两者的最终状态是完全相同的,都是1500美元。实际的直觉选择却并非如此,因为我们对相同的获得和损失的心理感受不同,第一个问题表现为“获得”,而第二个问题表现为是“损失”。对第一个选择,大多数调查对象会选择确定的选项;对第二个选择,大多数调查对象会选择冒险的选项。
问题1:起点是1000美元,是选择“有50%的概率获得1000美元” 还是选择“肯定得到500美元”?
问题2:起点是2000美元,是选择“有50%的概率失去1000美元” 还是选择“肯定失去500美元”?
前景理论:
伯努利财富效用理论只需要了解财富的状态(绝对状态),而前景理论还需要考虑参考状态(相对状态)。因此前景理论有三个核心:
- 要有参考点,
- 通过改变参考点来调节“心理效用”(敏感度,心理感受)。「参考点可调,这也是个值得注意的要点。例如对于金融状况而言,最常见的参考点是现状,也可能是你期待的那个结果。这就是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区别。haha」
- 损失厌恶心理。「有了“参考点”就有了“损失”和“获得”之分,我们对“获得”和“损失”相同数量的金钱的感受不同,更明确的结论是,损失给我们的心理感受更大。」
前景理论核心示意图:来自《思考,快与慢》第四部分 选择与风险
思考:前两个理论的曲线是什么?
2015-05-05发表
2018.3.8 更新博文,增加开始的本部分介绍,同时重读博文,做标红标记,修改了内容
最近读《错误的行为》时想到,“期望效用理论”的基础就是“期望值”,而是否做一件事情的期望值(做,或者不做)就涉及到“机会成本”。 所以效用、期望值和机会成本这几个概念,就都联系起来了。 interesting
Intelligent people make decisions based on opportunity costs. – Charlie Munger
这句话的意思,换用本文的观点就是“智慧之人努力基于完全理性的期望效用理论做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