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前后,知识付费的时代,看很多的课程,最后都归结于一点,也就是思维能力或者是认知能力。成长初期对应于简单的技能训练,成长后期拼的就是高级的(看不见的)技能比如思维能力。
为什么要关注思维
对于“理想主义者”来说,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就是最好的理由,思考是体现我们存在属性的最好方式。
而对于“实用主义者”,关注思维则有更接地气的实际价值。“马太效应”在金钱上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在其他方面也是差异越来越大,比如解决问题能力强的人做什么都能轻松搞定,缺乏这一技能的人则总被绊倒。“我们对自己的思维方式的关注和更新”就是导致人与人差异越来越大的重要原因,换言之,思维方式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技能可以分为“不能复制”和“可以复制”两类,前者是”只有我会,别人都学不来“,所谓天生或者拼爹而来;但大部分技能,都是“可以复制“的,只不过这儿的陷阱是,我们习惯于把很难掌握、学习曲线比较陡的技能视为“不能复制的技能”,因为我们都是懒惰的,“不为就变成了不能”。
思维方式属于哪一类技能?借用《比知识还多》中的问题,就是“思维是否可以训练?”
答案其实是不言自明的,只不过依然需要强调一下,以帮助我们挣脱懒惰而已。
思维是可以学习和训练的。
好几本书(比如稻盛和夫的《活法》)都有人生公式,总结如下:
人生方程式:人生=命运+因果关系,成功=天赋+努力,成功=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以上公式是将人生或成功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不能和不可为“的部分,所以需要听天由命和顺应时势;二是我们“可为”的部分,可以依靠个人主观能动性和积极主动而改变的,这也是我们存在于世界要争取的地方。至于这两者的平衡点在哪儿,答案是”世界是不断变化的“,这个答案背后是一种系统思维方式。
大脑的运行方式:
关注思维,首先就要关注大脑的运行方式,我们首先做以下的测试题:
快速回答以下问题:
- 问题1:一支球拍和一个球共1.1美元。球拍比球贵1美元。一个球多少钱?
- 问题2:池塘里有一片睡莲叶子,叶子的表面积每天扩大一倍,48天后覆盖整个池塘,叶子覆盖一半池塘需要多长时间?
- 判断对错:所有的玫瑰都是花,有些花会很快凋谢,所以有些玫瑰也会很快凋谢。
快速回答问题之后,自言自语一下自己的思维过程,意识到自己的判断过程。
大多数人的直觉答案是:(1)球拍1美元,球0.1美元;(2)24天的时候覆盖一半;(3)正确。
但这些直觉答案是不正确的,快速回答状态,我们变成了潜意识和直觉脑的俘虏;直觉脑战胜理性脑,而通过学习和训练理性脑,才能增强理性脑对直觉脑的压制作用。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一书介绍了一个体验大脑冲突的游戏,即“酒杯与人脸”实验,如下图所示,重绘右侧投影,一边画一边说出你画出部分的名字,比如“额头——鼻子——上嘴唇——下嘴唇——下巴——脖子”,并仔细琢磨这些名称。
实验中,视觉系统(右脑)传递给大脑的信号是,这是一个杯子;而语言系统(左脑)则再反复强调这是人脸的一部分,这种大脑冲突,就是左脑模式和右脑模式的冲突;现实中很少有这种冲突,是因为我们连接左右脑的胼胝体已经已经在意识之前进行了信息合并处理。
《程序员的思维修炼》一书给出了简单的左脑模式和右脑模式的基本功能区分:
- 左脑模式: L型模式(线性),冯·诺依曼系统(计算机系统),词汇系统
- 右脑模式:R型模式(富式),非线性,整体,视觉系统
从大脑运行模式去看待个人技能训练,我们就会发现,左脑功能我们比不过计算机,而人相比于计算机的长处是非线性的右脑思维,这也是信息时代之下个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从大脑的运行模式去看待我们的教育体系,教育的关注点是容易的左脑思维,而致力于创新和复杂系统解决问题能力的右脑思维则被过度忽略,更有利于个人的自我学习。这是谁的损失,又是谁的机会?
几种常见思维偏误
了解常见的思维偏误,并在生活工作中有意识的去避免,是提高思维质量的最好方法,查理芒格曾经说过“要知道我会死在哪里就好啦,我就永远不去那个地方。”
思维错误,是指系统性地偏离理性,偏离最理想的、合乎逻辑的、理智的思考和行为。——《清醒思考的艺术》
有必要强调的是,思维偏误的共同点或者说共同原因是什么,答案就是“懒惰是人之天性”,大脑倾向于用最少的思维精力(用《稀缺》中的观点说,就是带宽)去选择和行动,而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本能反应,我们可以在进化心理学的领域中获得更准确和全面的答案。
思维的主要缺点在于,大脑匆忙选择简单、明显、迅速的答案,而不经过任何思考。《比知识还多》
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就是人们可以更频繁地、不假思索的采取行动。——阿尔弗雷德《影响力》
《影响力》一书介绍了五个影响力武器(互惠、权威、社会认同、喜好和稀缺),这也是分别对应于我们的五个思维偏误,我们在本能反应上的命门。《清晰思考的艺术》一书介绍了更多的思维偏误。《穷查理宝典》一书也列举了多种思维偏误,值得一读。
“片面判断&初始判断”的思维偏误比较有趣,我想到了两个例子:
例1:《火星救援》电影的最后对接部分,指挥官苦于无法在对接距离和对接速度之间获得平衡,而男主角自告奋勇的建议”割破手套,通过释放气体来获得反冲“被另外一个宇航员断然拒绝,认为这样是不可行的;但是指挥官却没有完全否定这个建议,而是能够”延迟判断“”取其中的精华部分“而获得灵感,通过炸掉飞船一端的气闸室来使飞船获得反冲,从而解决了无法以何时的距离和速度对接的难题。
《火星救援》
约翰森:“交会局里将是11米每秒…..”“交会距离将是……我们相距68公里。” 她用手捂住了脸。
约翰森:“我们确实可以让交会距离降到零,但是交会距离将上升到42米每秒。”
刘易斯:“我们还有39分钟时间来思考如何慢下来。”
马丁尼兹:“我想不出什么办法,指挥官。我们的距离实在是太快了。
沃特尼:“我有个主意,我在EVA太空服的手套上戳个洞,利用逃逸的空气来作推进,飞到你们那儿。推进源在我手臂上,所以,把握方向应该很容易。”
刘易斯:”这个主意也许没那么糟……”
马丁尼兹:“你开玩笑吗,指挥官?这个想法荒唐透顶,他会直接射进太空……”
刘易斯:“不完全按照他的思路,只取一部分,利用大气作推进。” 将载具气闸室(VAL)炸了,利用气闸室空气的泄漏获得反冲,飞船的空气很多,将飞船转向我们目标方向的相反方向,这样就可以控制反冲方向。
例2:《冬吴相对论》第271 爱的情操,吴伯凡讲了与周星驰有关的一个故事,也是很有趣,可以直接到冬吴相对论第271期:《爱的情操(上)》 / 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 / 21商评网听一下,另外网上有这一段的视频内容:爱的情操《冬吴相对论》第271期—周星驰部分节选 在线观看 – 酷6视频。
思维训练
Just as you can change your body at the atomic level by lifting weights, exercising, or eating differently, you can willfully alter your brain by performing another physical act: thinking in a certain way.
有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 (______)是一种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而掌握的技能?
- (______)不是一种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而掌握的技能?
你觉得以下的能力&技能应该填在哪儿?
聪明、绘画、思维、投资、爱、意志力、创造力、倾听、写作、说话、时间管理
其实以上的问题,是“天赋和努力之辩”的变种,哪些技能是天生的,不能通过后天学习习得;哪些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习得的?
在《比知识还多——CoRT思维技能训练》这本书中,作者以打字效率为例,分析了“自然的技能”和“刻意练习的技能”,强调思维能力的提高,就像打字从“两指技能”到“盲打技能”。同时,作者对思维训练的必要性分析,同样可以用在这儿,来强调提高打字速度的必要性。
两指技能
很多人在刚刚接触键盘的时候都是使用两个手指来打字的,这是因为他们只是在被动地使用打字技能,而不是在主动地学习和锻炼自己的打字技能。仅仅依靠两个手指,我们很快就可以达到一定的输入速度,而这一输入速度可能足以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两指技能”,它不需要专门的训练。而一个接受了专门打字训练的女孩通过几周的练习可以获得更高的所谓“全面”技能,即使用十个手指进行“盲打”的技能。
我们不能对那些“自然滋生”出来的技能过于依赖,除非该技能在各种开放的情景中也被证明是适用的。跟打字员学打字一样,下一番功夫直接进行技能训练也许更好。从而摆脱对“两指”技能的依赖。
非自然的技能
人们常常认为技能应该是自然的,也就是说,在使用技能的时候我们不需要过于刻意,不需要有意识地去想。然后我们忘记了,许多最后变得“很自然”的技能实际上在学习过程中是极不自然的,其中包括了大量人为的努力。
思维练习又可以分为“理性思维训练”和“感性思维训练”两类。
在理性思维训练过程中,一要有“质疑一切,增强感知”的态度,二要有具体的思维框架做指导,比如最重要的两种思维框架是“反向思考”和“概率思考”,第三是善于利用检查清单,做决策时进行必要的检查,分析是否有可能陷入某一种思维偏误之中。
在《百万富翁的思维密码》一书中,作者介绍了一种很有用的修改思维的方法:意识——理解——舍弃——再设定。
而在感性思维训练中,不变的是“质疑一切,增强感知”的态度,具体方法则有所不同;这儿强调的是整体感知和视觉化功能,比如像“宝石迷阵”这类的游戏,可以通过整体观察颜色的分布寻找答案等;比如用右脑画画——如何从左脑模式转换到右脑模式(《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图书推荐
- 认识大脑
- 《程序员思维修炼》 第3章 认识大脑
- 《思考,快与慢》 第一部分
- 思维偏误:
- 《清醒思考的艺术》和《清醒思考的行动》「入门推荐」
- 《影响力》「入门推荐」
- 《穷查理宝典》最后一讲「心理学偏误」
- 《比知识还多》第一部分 “思维中的错误”
- 训练思维的方法论
- 《比知识还多——CoRT思维技能训练》
- 《批判性思维》
-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 理性思维
- 《批判性思考》
- 《学会提问》
- 《穷查理宝典》
- 《麦肯锡方法》
- 《你的灯亮着吗》
备注:
2016.09.07,今年1月份,我在天津十点读书会中分享了最近一两年在思维阅读中的心得,八月份和九月份花了几次零散时间,整理成文,自己存档,也公开作为九月份的一次博文发表。
2017.12.16 修改本文的第一部分“为什么要关注思维”,精简和梳理逻辑。另外需要推荐一篇展开介绍“人生方程式:人生=命运+因果关系”的文章,【大人学】一场超棒的演讲,让我一次顿悟人生两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