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模式:从借集体户口页展开的思考

最近需要使用集体户口页,所以上班时请同事去泰达人才服务有限公司顺路帮我取一下,我把我的身份证给他,并提醒他也带上自己的身份证,我说“这样应该就可以借出来了”。
同事问我是不是需要其他材料,我说应该不需要,因为我三四个月前自己去借户口页的时候,好像就直接借出来了。
同事建议我打电话确认一下,于是我就给人才服务中心打电话咨询,结果大吃一惊,果然不是我预想的这么简单,一是需要公司开具的“借出户口证明”并盖章,二是委托他人借出时需要携带一份“委托书”并双方签字,两个文件都可以直接从泰达人才网下载。

感觉被打脸了,自以为是果然是要不得的。

这件事情让我想起了这半年读完的一本好书《设计心理学》提到的三种行为模式,和行为模式对应的错误类型。

丹麦工程师将行为模式划分为三种,分别是基于技能的、规则和知识的。
当操作者是这个领域出色的专家,他们常常很少去思考、无意识或无需特定关注便能完成日常任务,这就是基于技能的行为。
基于规则的行为是利用手册和课程等规定的正式程序,通常以“如果…那么…“的形式出现,例如”如果发动机不正常启动,那么检查(适当行动)。“
当发生不熟悉的事件,既不存在现有的技能,也没有现成规则可以应用,此时需要用到基于知识的流程,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具备一定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能要开发新的计划,测试,然后应用或修改。在这儿,概念模型很关键,是指导计划开发和演绎具体情形的重要因素。P188

技能的是一种固定流程,简单的比如穿衣服、画画,复杂的比如开车,操作设备,玩魔方。
规则是一组“如果…那么…”的流程,强调对应于不同的场景,场景和需求触发指定的行动,比如文章开始谈到的“如果需要借出我的集体户口页”,那么应该执行什么行动。
知识则是一种更柔性的技能和规则的高级应用,有些融会贯通的感觉,更强调灵活性和适应性,比如会开卡车的司机自然会开轿车,会用excel的也很容易上手苹果的numbers甚至tableau(我最近在学习的一个软件)。

所以三种行为模式是一个不错的行为划分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自己的行为,观察别人的行为。

每种行为都有不同类型的错误及其解决办法,书中介绍了差错的类型。

wechatimg454.jpeg
以我犯的错误为例,我几个月前自己借过集体户口页,当时肯定让公司出具“借出户口证明”,但是我却忘了有这么一件事情,这就是典型的“记忆失效”错误。
解决办法很简单,首先不要过度相信自己的记忆能力,其次要“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如果…那么…”规则写下来,比如整理在我的Onenote中。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就可以直接搜索关键词,调出当时总结的规则,从而避免记忆失效造成的麻烦和浪费时间。

很多类似的场景行动,都可以总结为规则,然后汇总在onenote等笔记软件中并逐渐进一步完善,从而形成自己的规则仓库,每次需要执行一件任务时,先到仓库中找一下之前的记录,从而避免忘记之前的行动,如果有规则变动,及时更新,从而为下次执行做准备。

很多时候,我们都懒着记录,导致每次行动都要从头寻找解决办法,在无形之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简单的写个规则和流程,其实就能每天节约好多两秒钟()。

举一个例子,我在outlook中创建了一个checklist文件夹,专门更新特定场景下的行动列表,比如每周一写周报告时应该注意什么,每次月初报销时需要注意什么。在该场景下先快速浏览一下checklist,就可以避免类似的错误,节省时间。

2018.11.08 publish 30m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