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的方法》读书笔记

2023-11-21 从“书香园区”借阅并开始阅读,2023-12读完,核心是前两章,后面章节速读,不做记录,

整理一下我在阅读中的思考:

研究者的基本素养:积极主动,好奇心。
好的idea不会一蹴而就,而要反复打磨,特别是不断记录和梳理想法,

我对“以自我为中心的研究(self- centered research)的理解是:自己感兴趣,有发自内心的好奇心,self-motivated。

其中的核心步骤是,如何找到难题(problem),也就是有“问题意识”,所有的研究都是去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研究对应一个“假设思维”或“证伪方法”。
二八理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谁是二八理论中的 80%,这也是我读博期间的一大困惑,答案再三反复,没有idea时感觉前者是关键,解决不了问题时感觉后者最重要…

书中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把一切都记下来,这让我想到了读博期间的“思考笔记”,记录一下文献阅读时迸发出的idea,并在后续的文献阅读中不断思考和检验这些idea的价值,比如某一个idea被某篇论文研究了,就会感觉又高兴又伤心。通过记录,不断打磨想法,提炼核心问题。大脑的思考空间是有限的,“不要试着用脑子记住所有事情”,要用写的方式去延伸和迭代思考。

只有深入的探索一个问题,才能很好的回答问题,所以对于拿来主义的问题,研究者很难深刻的解决问题。

好的idea不要藏着掖着,要拿出来讨论,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指导。就像观点越辩越明,自己的混沌可能经过别人点拨可能柳暗花明。关键是不要怕被质疑,虚心听取别人的观点,不要急于质疑对方。

本文讲的主要是社科领域,当然同样适用于自然科学领域,不论是基础研发还是企业研发;研发时,不要从众和一味服从权威,要有自己的想法。

研究之前无法确定难题,需要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调教”问题,所以不要急于确定问题,否则很容易错过你的难题,研究过程中要保持开放和持续思考的心态。

导读

研究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其实是开始之前的那个部分,也就是在你还不知道自己想问什么问题或者想解决什么难题的那个时候。你的研究并不是在你找到核心问题之后才开始的。它在你知道自己要研究什么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这是研究最基本的矛盾点,还没有任何指南可以引领你解决这个矛盾。
 “以自我为中心的研究(self- centered research)”
如果你想找到并解决一个对他人来说真正有意义的难题,那么这个难题必须首先对你自己来说是有意义的。
提出你真正关心的问题!

书中的几个要点:

  • 一边思考一边写,记录你想法,思考过程,假设,作为“自我反省记录”(self evidence),随手写,随手记。用写的办法来回顾、反刍和迭代你的思考。
  • “把一切都写下来”
  • 允许并鼓励自己大声说出不清晰和不确定的想法。

研究是一个不断重复、不断迭代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 (备注:好的研究课题不会突然冒出来,而且需要不断思考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
让你持续写作的目的是生成我们所说的“自我反思记录”。你可以把自我反思记录看作线索,用它来帮助你探索研究人员在早期阶段必须回答的最重要的问题:我为什么关注这个话题?这个话题的哪个方面让我认为它是解决某个更大的问题的关键?为什么这份原始资料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所有可选择的研究话题中,为什么我总是想起这个?我的难题是什么?
自我反思记录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笔记。
专注地进行非评判性的自我观察。在研究过程中一定要把一切都写下来,因为这些书面记录将成为自我观察的基础,帮助你最后完成项目。不要试图用脑子记住所有事情,你的洞察会转瞬即逝。
让写作成为激发你新想法的习惯性操作。”

智囊团:向他人请教,交流想法

第一章 问题

话题不是问题。(topic is not a question)
不要为了找到问题而直接“缩小话题范围”,这样很容易陷入陷阱!
正确的做法是,先探索和扩大话题边界,了解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话题,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逆向思考,排除法)。
早期提出的问题,大概率不是最终的问题,保持开放的心态,探索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根源,或许能打开新的视野。
感受直觉的引导,notice what you are noticing,密切的倾听自己的内心。

列出足够多自己感兴趣、有吸引力的话题。
关注那些让你感到无聊的话题:为什么自己会觉得无聊,这能否帮助自己找到真正有趣的话题。
梳理出你感觉最有兴趣的三个话题,然后和智囊团讨论。
备注:这也是我思考明年(2024年)的探索课题的方法。

第二章 从问题question到难题problem

寻找问题答案的同时,“调教你的问题”,因为动手研究之前很难深入的理解问题,所以研究和进一步探索问题是并行的。

从问题出发,找到背后真正重要的难题。

需要做一段时间的研究,才能找到多个问题背后的那一个难题。

解决一个难题之前得先提出问题,但是(再次强调),问题并不等同于难题。要确保你的问题确实是由你的难题驱动的。

找到难题之后,就可以改进已经生成的问题,利用你的难题生成更新、更好的问题。

研究者在早期要避免的是,轻率地确定问题。这和第一章的“缩小话题范围”一样危险。

摘抄:

在这一章里,你将开始寻找和使用原始资料,你会找到部分问题的答案。但回答问题并不是你的重点,调教你的问题才是。
到目前为止,你提出的这些问题大多数都还不够成熟。这与你作为研究者的能力没有关系。相反,这正是现阶段研究的一个部分:问题尚未成熟是因为你还没开始对你的研究对象展开研究。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事实确实如此,你需要做许多研究才能找到正确的问题。而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你需要做更多的研究,随后生成更多的问题。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研究早期阶段的目标并不是找到答案,而是完善你现有的问题,并生成新的(并且更好的)问题。
这一章的目标就是帮助你识别并表达出潜藏在你众多研究问题背后的那个难题。找到了难题,你就能问出更好的问题,做出更有分量的研究,并且取得更快的进展。

不要急于确定问题,否则你会错过你的难题。
难题是什么?难题是存在你内心的一个困惑,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你不断地回想它,试图去解决它。

你的工作就是给这个难题命名,(根据你个人的能力和局限)确定一个你能处理的关于该难题的案例 (case of that problem),找出研究该案例的方法,再推导出一个适用面更广的解决方案。

2023-11-21 昨天借来图书,昨晚和今早读完序言和第一章
2023-12-1 回顾序言和第一章的笔记并update
2023-12-22 阅读第二章,整理第二章笔记。
2024-2-8 发布,之后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