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习惯难以培养?

之前有两篇文章谈及如何提高文字输入速度,提高文字输入效率:理念篇提高文字输入效率:实践篇,而且我也在实践篇中提到了如何快速培养双拼的习惯,但是必须承认,双拼输入依然是一个小众习惯,绝大多数人依然在用全拼,当然也有一些特别的人群会使用五笔(以前艰苦的训练,膜拜)、笔画(完全就是两种思维啊,膜拜)和语音输入(科大讯飞的铁粉,却是挺好用,可惜场景受限制)。

这儿我想解答的问题是,为何双拼依然是小众输入法?

还可以换成一个更普遍性的问题:为什么很多特别有用的小习惯,很多人依然没有掌握?【有一种知乎问答的既视感】

我觉得有”道“和“术”两个层面上的问题。

一是意识不足。一种情况是“mine is better”bias,所以对于”我使用九宫格打字速度就很快了“的人来说,你说的”双拼是一个更快的打字方式“几乎对他没有触动;另一种情况是不以为然和惰于改变,有人抱怨道“双拼键位需要背下来太麻烦”,或者“手指太粗用全键盘经常按错”等等,殊不知,抱怨的问题都不足以成为真正的障碍,都有更好的进一步的解决办法,只不过“维持原状是避免问题的最轻松答案”。

二是习惯培养方法不够简单流畅。我自己就有这样的体会,就像最近我在练习的魔方,我的魔方“入门”之路,死记硬背会让人产生抵触心理,而更有明确意义的方法则不再让人望而生畏。对于一个复杂点的习惯,重要的是有几个重要的节点,可以让人分阶段快速看到终点,首先知道依次达到ABC分目标即可完成最终目标,然后化整为零,这样就最容易上手了。

关于“习惯培养方法不够简单”,最近我读的《“错误”的行为》读书笔记-6/7/8也有重点强调,助推(如何帮助普通人做出正确的决策)的一个核心方法是“尽可能简化事情”。

如果你想鼓励某人做某事,一定要让事情简化。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把让人们改变行为的第一步成为“解冻”,其中一个方法就是不论阻碍人们改变的因素多么微小,都要移出它们。


两年前的我给出了上面这两个答案框架,今天整理并发表,但是我有些惴惴不安,担心这种问题和答案会影响到我的处世态度,所以有必要补充几点对这个答案的新想法。

首先要提醒自己,避免陷入Ego陷阱,避免ego:多反躬自省,少指点别人,多指点自己。

其次,我感觉问题问得有些霸道!别人就算没有掌握,也很有可能去忙更高级的事情了,比如公司CEO不玩这些小tricks,直接有秘书代劳;而普通的办公室白领们,可能工作之外的时间大都被家庭所占据,反而我自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毕竟家庭和工作都要平衡,只为工作工作练习这些tricks反而犯了更大的错误。就像我现在有闲心写这些文章,只是我的处境使然(虽然我打字很快,花的也是时间啊)。

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我其实更应该强调的是:特别有用的小习惯,尽量在年轻的时候早点培养!比如美好的大学时光,现在回想一下真是大把大把的自学时间啊。而随着年龄的提高,培养的新习惯也应该跟着上层次,从“术”级别上升到“道”级别,比如思维习惯。


2018.1.29 发表很久之前的一个思考,补充几点给自己的提醒。

2018.3.3 补充“尽可能简化事情”的观点,来自《错误的行为》